法安网

法安网内容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政法综治 >

数字化背景下创新市域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研究

时间:2023-10-17 14:34:36   来源:应培国

[法安导读]    在当前数字化改革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数字赋能、整体智治、流程再造、高效协同的大背景下,嘉兴市以建立智治体系架构为主抓手,加速...

  在当前数字化改革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数字赋能、整体智治、流程再造、高效协同的大背景下,嘉兴市以建立智治体系架构为主抓手,加速推动从“事”向“制”“治”“智”转变,全面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

  一、嘉兴市数字驱动市域社会治理工作的实践与成效

  (一)系统化架构,推动整体智治。一是推进“智能+治理”,谋划推动社会治理新模式。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通过对海量数据整合、关联、挖掘和分析,建立数据中枢、心跳中枢等六大智能模块,形成集预警研判、快速反应、决策辅助于一体的“市域社会治理大脑”,为党委政府监测预警分析、谋划应对措施、防范化解风险提供科学支撑,目前大脑已监测事件70余万起,预警事件12478起,交办事件12413起,处置事件12369起,全面提升了实战实效水平。二是推动“智能+场景”,谋划构建社会治理新体系。从需求导向入手,立足实际,全方位探索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了综合查一次、众智反诈等一批市域社会治理场景。“众智反诈”自应用以来已拦截涉诈短信220余万条、电话7.5万余通、涉诈网址6950余万次,为群众止付止损3.8亿余元,返还5000余万元。三是推行智能+服务,谋划打造社会治理新平台。推进三维嘉兴数字孪生平台和统一标准地址库建设,完成347万个统一地址清洗落图、760公里地下管网物联网感知设备铺设、3380公里污水管网视频监测,实现了管网安全排查和疏通费用下降30%、污水冒溢事件发生率下降66%,实战化应用场景成效明显。打造全国首个公益互动心理服务平台——“嘉心在线”,为市民24小时在线提供服务,微科普和微咨询突破100万人次。

  (二)突出“三源共治”,有效防控风险。构建以市综治中心为龙头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1141”指挥体系,建成全覆盖、实体化运行的县镇两级矛调中心。推进“基层治理四平台”迭代升级,5年来受理事件679万余件,办结率99.7%。注重源头治理。健全风险闭环管控大平安机制和12大类58项维稳安保工作机制,推出“三源共治”30条专项措施,推动全市有效警情、万人成讼率、四级走访总量等关键指标持续向好,社会生态不断净化。全省率先实现市域社会治理大脑“云上指挥”系统与“疫情防控精密智控”平台贯通,依托“网格连心、组团服务”掌上指挥平台,实现疫情防控“一图作战”。

  (三)从串联向并联,强化协调共治。突出三微联动中的“微嘉园”建设,推动多元力量协同参与基层治理,实现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群众勤劳之手同向发力,目前平台实名注册用户239.5万人,群众报事94万条,办结率99.84%、好评率95.96%,1162家社会组织开展线上活动11.19万次,建立“微嘉园”积分制,全市1377个积分兑换点累计兑换182余万次。 持续迭代“四治融合”场景,与基层治理“四平台”实现双向流转,通过党建引领一屏掌控、四治融合一键可达、结果导向一榜激励,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智治实践。

  二、当前市域社会治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1、全市保安全促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政治安全方面,敌对势力利用南湖红船“蹭热度”、搞抹黑的政治安全领域风险持续存在。公共安全方面,生产事故多发频发,去年全年全市累计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14起、死亡81人。流动人口急剧增多,全市目前共有流动人口338万,人口流动对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均等化以及社会治理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网络裂变效应方面,新型网络犯罪倒逼,传统犯罪快速向网络空间迁移扩张,涉网犯罪日益成为主流犯罪形态,传统打击治理方式问题逐渐暴露。

  2、新技术范式与传统治理思维未完全匹配。基于新兴信息技术的社会治理方式,新的技术范式与传统治理思维僵化间的矛盾成为市域社会治理面临的巨大挑战。用数据说话、数据决策是对政府决策和执行过程的根本性变革,使传统政府决策模式下各种信息不透明造成的权利寻租、利益输送等“灰色地带”无所遁形,对现有利益格局和业务流程造成巨大冲击。

  3、协同推进和配套保障等工作机制尚需完善。数字化转型工作中部门推进力度不一,横向衔接、纵向联动意识不强,系统内部协同程度有待提升,绩效评估考核机制有待完善。专业人才专业管理能力等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实现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智治格局的提升路径

  (一)变“信息孤岛”为“数据共融”,构建市域社会治理生态系统。一是提高治理数据集成度。整合各镇(街道)微网格、楼栋地址、常住人口、交通卡口等基础数据,加快打造统览全域管控要素的“社会治理一张图”,并支撑开展多领域应用,实现社会治理全过程“一图知”。要加快推动标准地址库建设与深度应用,支撑各地各部门数据精准治理、业务高效协同和场景快速落地,健全完善标准地址动态更新机制,实现社会治理全要素“一址清”。二是培育数字治理整体社会生态。通过消除治理实践中的数据壁垒和数据孤岛,形成统筹协同、系统集成和协同高效的数字化市域社会治理生态模式。让“数据跑起来”,以推进“城市大脑”建设为契机,打破“数据鸿沟”,将“数字孤岛”“数字池塘”“数字湖泊”联通起来,破除“数字内卷”风险。让“数据用起来”,加强数字资源研究,建立政府系统与行业间、社会部门间的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交流机制,全激活各方数据社会价值、市场价值和治理价值。建立数字资源要素市场,促进数字资源有序使用。三是推动区块链技术运用。区域链作为多向度基础信息技术载体,能通过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交互分析,将看似没有关联的事件进行有序性关联,有利于提高社会治理实时监测、动态分析、精准预警和处置能力,在新技术发展阶段,要把区块链技术与具体应用场景结合起来,推动区块链技术在社会治理领域内不断取得集成式应用性成果。

\

  (二)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完善数据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构建基于“大数据+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整合基础信息、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化解、安全隐患排查、服务联系群众等基础数据资源实现政务服务更优质、高效、便捷。深化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架构优化和功能升级,让琐碎民意形成可视化数据,实现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见”转变,及早预控处置风险隐患。加强公共安全风险远程监控预警系统应用,依托智慧社区管理指挥平台,发挥数据共享在事前、事中、事后监控的作用,有效预防和减少社会问题的发生。

  (三)变“条块分割”为“整体协同”,构建全息感知网状应用机制。基层治理是市域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要以数字化转型为支撑,构建“一个终端采集、一个中心共享、一个平台联动国、一张地图指挥、一个后台管理”的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信息系统。一是加快线上线下指挥体系整合。整体建强县级社会治理中心、镇(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和村社网格,明确功能定位,推动力量下沉,构建线上线下实时联动、平战结合、扁平高效的数字化治理机制,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全链条闭环管理。二是加快“基层治理四平台”迭代。围绕“党建统领、经济生态、平安法治、公共服务”4条跑道,梳理重大应用贯通落地的业务流程,分层分级设定界面功能,覆盖镇(街道)核心业务,真正把四平台打造成基层治理的主干和枢纽。三是加快基层治理“一件事”集成开发。聚焦基层治理中重要、高频、急迫的多跨事项,梳理“共性+个性”需求,坚持急用先行、成熟先行,加快迭代升级“长三角社会治理协同”、基层治理“四治融合”“矛盾纠纷风险智慧研判”“智里小区”等应用,推动一批线下基层治理“一件事”场景化标准化,加快从“事”向“制”“治”“智”转变。

  (四)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优化数字化治理安全规划与决策机制。一是健全安全考评机制,夯实数字治理“安全底座”。通过元数据开发打造安全“数字底座”,并将之打造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一部分。立足数字安全目标建立规范合理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明确的考核评价主客体权力责任清单,构建定量与定性,纵向与横向、宏观与微观、短期与长期、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数字化治理风险防控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促进考核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二是完善第三方考核评价机制,引入专业社会力量参与考核评估。组织专家学者参与考核工作,搭建第三方主导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测评平台,运用专业化工具手段综合客观分析数字化治理的推进情况、风险防范情况、掌握规律、把握趋势,提出切实有效、客观公正、促进发展的评估报告,促进考核工作的专业性、公正性、权威性。三是构建激励相容机制,强化考核评价结果运用。健全与落实考核评价的激励与处罚制度,激发领导干部责任与担当,营造不断争创先进、攻坚克难、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采取有效激励机制,使公民权益与企业、政府的集体价值最大化目标相吻合,吸引公民、企业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各个环节,从而推动市域社会治理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广汉

声明:

本网站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征稿启事

  • 投稿信箱:195024562@qq.com

品牌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