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安网

法安网内容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智慧政法 > 政法委 >

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贾汪样板”

时间:2019-04-19 09:23:25   来源:《长安》

[法安导读]    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视察时,称赞这里转型实践做得好,现在是真旺了。今年6月6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

  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视察时,称赞这里转型实践做得好,现在是真“旺”了。今年6月6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在江苏调研的第一站就是贾汪区马庄村,他在了解了该村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后,称赞这里的“三治合一”工作很有特色。

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贾汪样板”

  经过多年奋斗,贾汪实现了由“黑乌鸦”向“金凤凰”的转变,走出了一条转型发展的好路子。

  曾经,“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一城煤灰半城土” 是贾汪区的真实写照。 有着百年产煤历史的贾汪区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 也付出了沉重的生态代价. 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从2011年起, 贾汪人痛下决心, 大力推行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自治、 法治、 德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 “贾汪样板”.

  自治: 推动治理重心下移

  让乡贤自愿参与乡村治理, 是贾汪区探索基层自治的新模式。 “乡贤借助人熟、 地熟、 事熟的特点,具有对各种矛盾纠纷掐得准 '脉儿'、 找得着' 根儿'、 摸得着 '门儿' 的优势, 用老百姓的法,平老百姓的事。” 耿集街道党工委书 记魏利民介绍。

  2014年,耿集街道在民政部门注册成立了乡贤协会, 专职从事乡村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通过村民自主推选、小组上报、村两委三级考核,街道从13个行政村84个自然村中选拔出164位乡贤,大部分是老党员、 老干部、老教师以及在村民中口碑良好, 热心乡村公共事务的能人。 街道办事处为他们配发统一的徽章、 工作证、 工作服。 依托1个街道“乡贤协会”,13个村“乡贤工作室”和164个“乡贤之家”, 形成三级调解网络, 打造了村调解、 镇听证、区协调的三级调解平台。

  乡贤们不仅知法懂法, 更能讲法用法, 他们坚持有话好好说,有事依法办,以德化民怨。一些老上访户在乡贤们的政策教化和亲情、 友情、 乡情的感化下, 放弃了上访, 转而寻求法律和合乎情理的解决之道。

  金牌调解员、 现任乡贤协会会长的耿德堂, 年近古稀却身体硬朗、意气风发。他曾做过十多年的村委干部,家里四世同堂,本应含饴弄孙、颐养天年,却义务承担起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为乡亲们当好 “和事佬”.

  随着工作的开展, 乡贤的职能由最初的矛盾纠纷调解员, 逐步发展成为社情民意监督员、 法律法规宣传员和平安建设网格员.

  曾任耿集中学校长的宋克义,长期从事教育工作,退居二线后,任乡贤协会党支部委员、常务理事、 乡贤文化艺术团团长。 除了义务参与调解矛盾、处理纠纷,他还主持创作、编排节目,将党的大政方针、法律法规、好人好事、道德新风尚等融进文艺作品中, 每年利用农闲时节, 带领团员义务送戏到各村居,深受群众欢迎。

  目前,贾汪区已建成12个镇级“乡贤协会”及“乡贤党支部”、126个村级“乡贤工作室”,956个“乡贤之家”,全面构建起区、镇、村三级服务网络,乡贤队伍已成为化解社会矛盾、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乡贤协会、 乡贤慈善会、 民间教育促进会、 乡贤民间艺术团等组织,用诸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 影响和带动群众移风易俗, 在乡间传播文明向善的理念和力量,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引导着农村的价值取向和社会风尚, 使村民做到行为有法度、价值有引领、操守有规范。

  全国文明村马庄村坚持党建为民, 打造为人民服务的坚强堡垒, 带领 和依靠群众发挥 “-马当先、 跃马扬鞭、 马不停蹄、 马到成功” 的马庄精神,共创美好生活。

  “马庄村每月1日是升国旗日,30年来风雨无阻。” 原村党委书记、 现任村乡贤工作室会长的孟庆喜介绍。 仪式结束后, 村干部回顾总结上月工作,公布村民小组、村办考核积分,对排名第一的村民小组、村办授予流动红旗, 对排名最后的村民小组、 村办发放流动黄旗。同时对当月村里重要工作征求 村民意见, 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村里各项事务,支持集体事业发展。

  马庄村积极探索以参事制、票决制、双票制为主体的“三制”民主决策模式。

  村民们推选出6位德高望重的代表作为参事,由村委发放聘书,任期两年。每季度参加村两委定期举办的情况通报会,列席村级重要会议,平时走村串户开展调研, 联系和代表群众参政议政. 2017年以来,参事们共参与完成重大事项决策13项,全程介入项目监督。

  “票决制”重在强化村民群众对村务决策的表达权。村两委组织成立村民代表大会,每10户选出1名村民代表,凡是村级重大事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 重大决策, 须经讨论票决通过并公示。全村包括老年补贴、垃圾收运、太阳能沼气站建设等在内的20多件重大村级事务都通过票决制进行。

  实行干部和群众联合考评、上级和基层联动打分的 “双票制”, 对村干部的工作态度、 工作能カ、工作业绩和社会反响等方面实行双向式考评机制.测评分作为村干部奖惩、任用的重要依据,列入干部的个人档案.

  2017年,马庄村大数据信息公开平台投入使用, 手机APP客户端同步推出, 设置了“精准扶贫我监督、党务公开我知情、我的资金我知道、办事程序我清楚、 村务决策我参与、勤廉双述我评议”六大板块,实现了村民对村务项目的知情权和对干部考评的日常化、 便捷化。

  22项156条操作性强、大家都认可的“马庄规矩”,有效引导村民遵法守礼、崇德向善,实现了基层治理“七个无”:无打架斗殴寻衅滋事、无违法乱纪吸毒贩毒、无刑事案件群体事件、无越级上访缠访闹访、无邪教活动安全事故、无婆媳吵架邻里不睦、无大操大办铺张浪费。

  法治:创新普法载体和形式

  推进法治文化阵地 “112” 工程, 是贾汪区实施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即区级建设一处法治主题公园,镇(街道)建设一条法治街区或法治小广场,村(社区)建设一处法治宣传栏(园地)、一个法治讲堂,实现全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全覆盖。马庄村先后投资800万元建成法治图书馆、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礼堂等公共法治文化设施,开辟法治宣传栏, 开设 “法律超市”, 建设村民法治学校,开办法治书画室,开通村法律顾问微信群,让百姓在茶余饭后、休闲娱乐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熏陶,随时可以找到法律服务。

  他们利用各类文化阵地广泛宣传法治思想、 法律精神,如在正月十五灯会上开展猜法治灯谜活动, 暑期为村民播放法治电影, 不定期发放马庄法治香包等.

  2016年,马庄村在农民铜管乐团的基础上成立了法治文化艺术团,精心编排创作出20多个法治文艺节目。艺术团成员不仅是法治文艺表演员、法律法规宣传员,还是政策理论解读员、时事政治宣讲员,成为深受欢迎的“百姓名嘴”.

  马庄村着力强化法治宣传的教化功能,组织开展法律知识培训。他们邀请5名律师、9名法律服务工作者组建普法讲师团, 每月在村民法治学校开设法治课,送法到农民身边;把法律知识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相结合, 通过村“金马之声” 广播和《金马周刊》村报进行宣传;把每月的20日定为社会主义法治教育日, 每月的25日定为帮教会议日,每年的11月定为全村的精神文明法治宣传月,全面开展普法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如今,一批创新之举在贾汪遍地开花:实施信访履职审计,推动信访责任落地,倒逼依法行政;法院家事审判成为善断百姓事的“家务清官”,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全国家事审判试点示范单位;法治香包香飘万家,法治文艺宣传队成为普法轻骑兵;建立法治宣教中心,打造法治大课堂·.....
       德治: 引领乡风民俗和谐向善

  作为徐州市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区,贾汪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在全省率先村村建成文化大礼堂,以此承载传统文化和文明新风,打造老百姓自己的精神家园。

  每个文化大礼堂都开设德法讲堂,通过讲述身边尊老爱幼、 贤妻良母、 社会贤达的事迹, 展现各村的风貌,生动真实可亲可感,同时也引领村民见贤思齐。

  青山泉镇通过 “1112” 模式开展法治讲堂村村行活动,以“每月一村,每村一主题,每课一回访, 两类讲师” 为载体, 将法治文化融入文化礼堂, 有效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齐头并进。

  文化礼堂在传承文脉的同时,改善了党群关系,调和了村民矛盾,对新农村文明新风的形成更具引导作用。面对一度刹不住的农村红白事浪费之风,小吴村大力提倡喜事新办、丧事从俭,在文化大礼堂内专门开设一块场地, 免费供村民举行红白喜事筵席,由乡贤协会出面操办,规定统一标准:凡红白事都不得超过20桌,每桌价格不能超过500元,个人随份子不能超过200元;厨房备有免费使用的锅碗盘勺。

  “村民们都很支持,觉得既有脸面还经济实惠,对基层党组织更信任了.”小吴村党支部书记说,此举不仅避免了村民自家办酒席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更有利于移风易俗.

  马庄村注重家风建设,从1986年起逐步形成ー套完善的家庭档案管理制度,毎年按照家庭和睦、环境卫生、遵纪守法、好人好事等情况分项给每户打分。自2004年起,村里每年拿出10万元,按评比积分进行奖励兑现,以此激发村民道德カ量。

  近年来,马庄村将法治建设融入家风家规,推动以家风正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常态化,开展家风巡回展、传统家训体验、“干部立家规、党员正家风”等活动;评选“守法道德模范户”“十星级文明户”;设立“贤孝榜”;每年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等评选活动。目前,十星级文明户占到全村80%以上,550多人次获得过好媳妇、好婆婆、 好妯娌荣誉称号。

  马庄村百姓还自编自演文艺节目,把优生优育、殡葬改革、遵纪守法等内容融入艺术创造,用群众身边人演身边事,既育己又育人。村党委书记孟国栋说,文化引领让乡村有了精气神,营造出向善向美的氛围,不少矛盾在无形中得以化解,近10年来村里没有发生ー起刑事案件.

  提质:一网三会五项工程

  贾汪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贯渠介绍,围绕乡村治理,贾汪打出组合拳,推出“一网三会五项工程”,即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充分发挥乡贤协会、大佬执理事会、平安志愿者协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综合作用,实施平安守护工程、雪亮工程、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乡风文明提升工程以及法治香包香万家等五项重点工程。

  小吴村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全村以居民小组为服务半径,划分9大片区,并纳入综治、信访、公安、民政、人社等要素,实现一网掌控、系统调控、 动态管控、 联动联控。 马庄村实现网格化社会治理全覆盖, 孟国栋就是出色的网格长。

  依托这张网,贾汪在全区设立三级网格化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构建起网格化社会治理大数据库和数字地理信息平台, 使网格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司令部、加强平安建设的集团军、群众反映诉求的直通车、发现矛盾隐患的顺风耳、破解难点问题的专家团。

  昔日的采煤塌陷区, 今天蝶变为风光优美的生态湿地涵养区,生活在这里的人民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跨入新时代.

  “贾汪真 '旺', 既是对我们转型发展成绩最生动最形象的诠释和肯定, 也是对我们的鞭策和促进.” 贾汪区委书记曹志表示, 全区广大干部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和郭声琨同志的嘱托,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思想,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大特色工作品牌化打造力度,使之更具鲜明的贾汪特质; 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烦心、最操心的关键问题,进一步推进三治融合,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幸福感、安全感,使基层社会更加充满活カ、更加和谐有序, 基层社会治理的 “贾汪样板” 更具丰富的时代内涵。

作者:宝华
编辑:广翰楼

声明:

本网站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征稿启事

  • 投稿信箱:195024562@qq.com

品牌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