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安网

法安网内容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智慧政法 > 政法委 >

浅析农村基层智慧政法与法律服务现状及对策

时间:2019-07-29 16:35:48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民政局

[法安导读]    摘 要: 在不断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强化自治 法治、德治建设的同时,广大农村对于法律服务的迫切需求越来越强烈,构建智慧政法平台

  摘 要: 在不断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强化自治 法治、德治建设的同时,广大农村对于法律服务的迫切需求越来越强烈,构建智慧政法平台的完善需求越来越迫切,全面提升农村综治工作越来越重要。因此,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新时期下,新农村法律服务的建设也越来越渴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司法需求越来越大。 本文在研究目前农村基层智慧政法与法律服务的现状,并以调查研究、走访咨询等方式,寻找出在农村基层智慧政法与法律服务的困境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推进农村基层智慧政法与法律服务水平仅增强服务功能的对策建议提出观点,并要求将其纳入村民自治进行法治化教育,让群众更好的了解法治、了解社会。

浅析农村基层智慧政法与法律服务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农村基层;智慧政法;法律服务;现状对策

  近年来,随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构建法治社会的推进,国家对农村深化改革越来越深化,政法与法律服务领域注入乡村治理步伐越来越快,随着社会发展步伐越来越快,人们法律思维意识越来越强。农村智慧政法平台构建的现状与法律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群众利益维护的法律支持和保障程度;直接影响到现行的法律服务体系是否能满足农民需求。因此,在国家推进“三农”政策落实过程中,必须不断完善乡村治理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基层法律服务机制,提供真正惠农法律政策产品,为农民、农村、农业提供优良的法律服务,最大限度发挥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制定出来的法律的作用。让法律服务伴随着农村发展、农民生活改善的全过程,成为促进农村健康发展、农民生存状态改善的必要手段。

   一、当前农村基层智慧政法与法律服务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村级法律服务方式比较单一,促使发挥法律援助作用不够强。目前,虽然每个村都有法官代表、警务助理、法律顾问等法律服务团队,但都是悬挂在村委会综合服务楼里面,本辖区群众不到村委会根本不知道有法律服务事项,或者到村委会如果不注意也看不到有法律服务。而大部分有矛盾纠纷都是找村支书或村主任进行调解,调解不下来才选择上诉,而选择上诉的不是找村级的法律服务工作者,而是直接到县级法院申诉较多,尤其是离婚等民事案件。虽然,法官牌匾上有微信扫描功能,但在家的基本上是三留人员较多,特别是老年人根本不会用,更不会去扫描关注和普及法律知识,促使发挥的作用不大,悬挂出来的流于形式。由于线上宣传较少,满足不了外出务工人员群体的法律服务需求。

   (二)农村基层法律服务队伍不够完善,促使为民献法援助机率少。当前,到各个行政村调研发现,从法官工作室来看,大部分都是一个法官兼职多个村委,虽然制度上有明确每个月都现场办公几天,但由于兼职过多,而现单位业务繁重,常忙于原单位工作,而不能按时到各驻点办公开展法律服务工作。有的村甚至没有驻点法官,有的有但过于简单布署,缺乏台帐记录,而大部分村干部年龄偏高、文化素质偏低、法律知识淡薄,无法为群众提供基本的法律服务。而年轻群团干部虽然知识理解能力强,但积极主动性不高,自觉学习法法律法规意识不强,促使服务群众作用不到位。群众需要时只能奔波到千里之外的镇、或县直业务部门咨询才知道。

  (三)村级综合治理系统衔接不够畅通,促使智慧政法服务效率低。在各行政村调研中发现,虽然,每个行政村都配备一台电脑、一台打印机,还专门设置有综合治理工作站和服务窗口,并明确服务内容及工作人员,但工作人员都是年纪偏大的村干部负责。但政法系统科技信息化建设并没有纳入村委会建设,没有与村级综治衔接,没有全面推进农村政法系统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新时代政法工作现代化水平。政法部门需要的信息大部分依然来源于县直相关部门的报送,而县直相关部门对村级综治工作了解不一定全面深刻透彻,从而影响到信息报送的精细化、精准化。由于农村党员干部年龄偏大,对智慧政法系统的操作接受能力不强,促使智慧政法与法律服务领域在农村传播率和覆盖面不高。

   (四)农村法律服务监督体系不够完善,促使乡村治理水平质量不高。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机构,而村务监督机构的职责又没有法律服务事项内容。促使综合法律服务在解决群众切实问题中发挥作用不到位,处理结果很少公布甚至不公布,造成许多群众对于法律解决争议的渠道认识不足,对法律执行的公正性存在质疑。一年一度的法律宣传日没有得到重视,积极深入到农村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各涉农部门和农村基层干部法治观念,引导农民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不强。造成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建立健全不及时,没有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群众通过合法途径维权,理性表达合理诉求。依法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依靠智慧政法平台及村民议事会、监事会等社会组织,引导发挥村民民主协商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二、提高农村基层智慧政法与法律服务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涉农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群众法律思维意识。充分利用好一年一度的全国法制宣传日开展推动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户,促使新旧法律法规家至户晓、人人皆知;充分利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构建多元化宣传途径,由行政村支部书记建立便民服务微信群,通过互相邀请方式把全村持有手机的群众拉进群里面,再进行集中宣传,鼓励大家在百忙中抽点时间扫一扫、看一看,或者村干部部负责带队上村入户引导村民扫一扫关注;充分发挥好网络媒体作用,在涉农部门网站添加二维码,群众只要扫一扫就可以时刻关注法律法规更新状态,时刻关注公众号,时刻学法、护法,形成懂法、用法维护自身利益的法治观念强烈的社会公民。以上途径的法律法规宣传均由驻村律师、警务助理、法官代表等群体组织相关涉农部门人员为群众提供线上线下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手指动一动就了解到自己所需要的法律知识,促使全面提升法律服务水平,打造智慧政法惠民品牌。

  (二)加强科技创新系统技术建设,提升法律警务网络化服务水平。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优化农村基层警务政务服务流程,创新丰富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着力提升农村基层警务政务服务的标准化、网络化、智慧化水平,努力为方便群众办事创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各镇(街道)派出所要紧紧围绕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安行政管理服务领域,以互联网为依托,扩大网上办理范围,提高网上办理程度,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努力实现让群众少跑腿、不跑腿也能办成事;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优化治安管理服务,以公民身份号码为根本,构建“互联网+”治安管理服务平台,推动治安、户政等公安行政管理业务在互联网上办理。推进农村基层警务衔接公安边防网上办事平台和出入境网上办事平台及边防检查机关互联网信息平台建设,并通过线上线下等多元化方式宣传引导群众登录平台、使用平台,学会网上异地查询办证、案件查询、线索举报、在线咨询查询、预约申请、办事指南、边检政策解读、边检手续办理指引等服务功能;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优化交通管理服务,在农村基层便民服务微信群衔接推广应用全国统一的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和“交管12123”手机APP,建立多种方式相结合,系统化、全覆盖的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体系。

  (三)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 努力提高农村基层智慧法律服务水平。各镇(街道)司法所应该在县级以上司法系统部门指导下和当地政府正确领导下完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形成农民群众亲法、信法、学法、用法的思想自觉。健全法律援助制度机制,推进法律援助进村、法律顾问进村,有效实施法律援助、司法救助,降低群众用法成本,让法律的服务功能、保障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司法所要根据群众生产生活需求,不定期到村或圩日举行法律宣传周活动,并免费提供法律法规查询、法律问题解答、法律事务解析和公共法律服务项目介绍等法律服务。引导线上法律援助、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业务,负责法律援助申请初审。积极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为农村社会弱势群体、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权益维护的法律服务。司法所要不定期组织协调和指导村级人民调解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主动做好涉及民生问题的矛盾纠纷调解,积极参与重大疑难和易激化民间纠纷调解,并做好台账。加强基层司法所阵地建设,增强窗口服务功能和系统衔接功能,完善窗口服务硬软件设备设施建设,努力为基层群众提供综合性、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

   (四)创新实施农村基层雪亮工程,着力提升社会综合治理信息化水平。在全县254个行政村全部安装6个以上高清探头,同时将254个村级视频监控室设在行政村一站式服务大厅或村综治工作站,在村综治工作站、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和县综治办都设立视频监控室,强力推进视频监控增点扩面和农村综治信息平台建设,依托横向互联、纵向互通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络,整合视频监控、网格化管理、视频会议等系统,建立以视频监控图像信息共享平台为核心,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分级应用的综治信息平台。各级综治信息平台依据各自职责,承担信息收集研判、指挥调度、示范引领和监管考核等职能。统一制定县、镇、村三级综治信息平台管理使用办法、操作细则、保密规定、运维管理等规范性规章制度,规范各项操作流程,实现科学有效运转。建立信息平台专门管理队伍、专职维护队伍和网上巡查队伍,开展队伍管理培训,提高队伍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建立科学有效的综治信息平台管理应用考核评价体系,严格考核管理,严格兑现奖惩。在县、镇、村三级综治信息平台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将社会治安防控触角向网格、家庭和居民三级延伸,真正做实人人参与、群防群治的“雪亮工程”。在家庭,面向居民群众,开发网格化手机端软件,实现24小时视频巡查、网格事项办理、隐患报警联动等功能。研发推广基层社会治安信息,开通手机一键报警、接收治安信息等功能, 对通过手机终端应用系统APP客户端手机、微信公众号上报适用警情或破案线索的予以一定奖励。真正实现“社会治安人人参与、社会共治人人作为、社会平安人人共享”的浓厚氛围。

  (五)进一步健全基层法律服务制度,构建智慧政法系统服务平台。在254个行政村中建立健全“一村一民警”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工作时间和要求,认真履职做好治安防范员、矛盾化解员、义务消防员、法制宣传员、信息收集员、交通劝导员、禁毒帮教员、为民服务员等服务工作;建立健全“一村一法官”工作联系制度,建立法官工作室,有法官挂牌进驻,内容包括姓名、电话、法院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及二维码,满足群众线上线下需求,积极与镇村综治维稳和人民调解机构密切协作,把法院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有效结合起来,实现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建立健全“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制作法律顾问公示牌,法律顾问座牌,印发各村的法律服务联系卡并发放至各村民手中,确保法律进村。制定和完善顾问工作的考核制度,实行定期考核,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回访、查看服务台帐资料、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全面规范法律顾问工作,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法律服务从业人员年度注册的重要依据。建立和完善政法部门工作例会制度,努力构建由综治、信访、司法、公安、检察、法庭、交警等14个职能部门组成的矛盾纠纷化解联动协调机制。各个部门携手合作通过与本镇辖管区的村委会共建和谐新农村。

   (六)构建政法工作新格局,运用大数据提高政法工作智能化水平。县级政法干警要增强战略眼光和机遇意识,不断增强对现代科技手段的适应性,养成运用大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行动自觉,努力提高政法综治工作智能化水平,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切实增强敏锐性,在积极做好各项政法综治工作的同时,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掀起学习、应用大数据的热潮,指导农村政法综治工作开展,促使实现政法综治工作跨越式前进。政法机关要培育数据文化,善于运用大数据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辅助决策,促使提高打击犯罪、服务人民、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的能力和水平。政法机关要以合作姿态利用好企业、社会的数据资源,通过共同研发、购买服务、项目外包等多种方式,发挥好大互联网企业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以更加开放心态推进政法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更加注重设施互联、数据开放、资源共享,更加注重地区部门联动,不断增强政法综治工作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牢固树立提高服务民众水平的理念,通过大数据应用,为群众提供多样性、个性化公共服务,在周到、精细的服务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充分依托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和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系统,加快推进司法所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部、省、市、县、(乡)镇、村六级网络纵向贯通。积极整合司法所现有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统一的司法所业务数据交换接口,打破信息壁垒,实现司法所业务数据的融合、共享。加强业务数据采集管理,通过推广应用智能终端等方式,逐步实现司法所业务数据实时录入、直接上传,确保源头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唯一性,为司法行政大数据应用奠定基础。

  (七)创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法治化水平。开展“三治”建设,加强党委政府领导的基础上,引入社会组织、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扩大主体范围,紧密配合,协同推进社会治理从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到依法治理的实践过程。此外,通过加强自治建设,改变基层自治组织对党委、政府的依赖习惯,增强其自治能力和信心,促进政府治理和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开展“三治”建设,发挥道德在规范人们行为、调节社会关系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增强人们明廉耻知荣辱的意识,弘扬社会正能量,并运用现代法治理念、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政府依法行政、群众依法办事、社会依法运作的能力和水平;开展“三治”建设不仅着眼于治标,更着眼于治本,有力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调动个人、社会组织和政府等各个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有效衔接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实现管理方式由防范控制向服务管理并重、有序活力相统一的多元治理转变,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创“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生动局面,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八)加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升维护公共安全智能化水平。加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治安防控网建设,各村主干道装上监控电子眼。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把网格化管理列入城乡规划,将人、地、物、事、组织等基本治安要素纳入网格管理范畴,做到信息掌握到位、矛盾化解到位、治安防控到位、便民服务到位。结合实际创新基层治理,织牢治安防控网络,加强特殊人群服务与管理,大力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切实维护湖区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在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要结合农村特点,按照简便易行管用的原则,组织群众做好联防互助工作;要充分发挥群众社团作用,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做好关爱留守儿童、特殊儿童救助、精神病人收治管控等工作,努力构建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关怀帮扶体系;要善于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流动人口管理、矛盾纠纷化解以及公共安全管理等基层基础工作中,不断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智能化水平。

  (九)加强农村基层法律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助推乡村治理法治化。在一年一度的“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招募计划中,适当引进法律专业支农人才,充实农村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队伍,满足基层法律服务的需要。建立一村一法律顾问经费保障制度,落实担任一村一法律顾问的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经费补助。建立健全基层法律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制度,创新基层法律服务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坚持实践导向、服务导向,重视案例、纠纷解决实践培训,逐步建设全县基层法律服务网络学习平台、培训案例库、师资库、教材库。制定分类科学、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开展基层法律服务人才队伍法律专业和技能培训,提升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鼓励法学专家、法官、检察官、律师等组成帮扶团队,逐步建立涵盖各类别法律专业人才的专家库,定期、定点、定向联系基层法律服务人才,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帮带。支持县以上机关、事业单位优秀法律服务人才到基层单位兼职或任职,对到基层单位工作的实行“保薪保职”,集聚各类法律服务人才到基层服务。

作者:黄品宗

编辑:广汉

声明:

本网站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征稿启事

  • 投稿信箱:195024562@qq.com

品牌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