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展会首页 /同期活动 / 有奖征文

也可直接联系我们

方式一 拨打报名热线或邮件咨询:

电话: 010-67046081

邮件: 195024562@qq.com

方式二 填写参会确认表

表单下载: 下载

发邮件至: 195024562@qq.com

或传真至: 010-67046081

2023·智慧警务篇 | 创新论文之“公安智能化视角下的大数据社区警务工作研究”

  为深化政法智能化建设,加强“智慧治理”“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警务”“智慧司法”等信息平台建设,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同政法工作深度融合。法制日报社已连续举办了六届“政法智能化建设技术装备及成果展”。

  作为装备展配套活动,法制日报社于去年3月继续举办了2023政法智能化建设创新案例及论文征集宣传活动,活动征集了“智慧治理”“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警务”“智慧司法”创新案例、方案、产品、论文,2023年6月25日结果揭晓发布。入选的各类创新案例、方案、产品、论文在2023年7月10日至11日举办的成果展上进行了集中展示,并已编辑整理成册——《2023政法智能化建设创新案例及论文汇编》。

  该汇编分为智慧治理篇、智慧法院篇、智慧检务篇、智慧警务篇、智慧司法篇五个篇章,为政法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供及时、准确、 实用的资讯信息与经验观点。

  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特开辟专栏,分别将部分创新案例、创新方案、创新产品、创新论文进行展示,敬请关注!

  以下推出的是《智慧警务篇 | 创新论文之“公安智能化视角下的大数据社区警务工作研究”》

  

  公安智能化视角下的

  大数据社区警务工作研究

  朱 珠 王政昱

  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栖霞分局

  【摘 要】:本文从大数据警务的视角出发,对基层公安机关在社区警务新模式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梳理了相关方面的主要经验、困境难点与对策研究,以期为智慧公安发展和公安改革创新提供助力。

  【关键词】:数据警务 社区 公安改革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结构、人口结构、经济结构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给传统的社区警务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近年来,南京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支队以“警务云”理念为先导,以大数据应用为支撑,着眼提升警务效能、拓展实战能力,探索形成了大数据社区警务工作新模式。

  一、创建大数据社区警务模式的前期探索

  南京市公安局近年来以人口管理支队为依托,立足南京市警务工作实际,探索创建大数据社区警务模式,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探索建立可视化重点人员管控机制

  针对社区民警操作子系统多、工作繁琐、信息单向的问题,人口管理支队联合科信部门推出了以“两实管理”为基础、社会和公安数据高度整合、信息采集科学指令化的社区民警专属平台——“社区可视化综合信息系统”。该系统实现三大突破:一是统一了操作门户。系统整合了分布在警务综合平台中实有人口管理、地址管理等涉及到社区民警的21项业务,增加了辖区实有人口、出租房屋、实有地址等项目为内容的统计功能,形成统一门户,极大地方便民警操作。二是实现了图表展示。依托警用地理系统,将社区民警的责任区范围、小区楼栋分布、实有地址、实有人口等辖区构成要素在系统主界面的地图上进行二维展示,以相对固定的房屋地址为索引,实现人、房、事、物关联,以房管人、直观清晰。三是推出了“菜单式”管理。依托公安内部信息资源、政府与社区行业信息资源,实时比对我市违法犯罪嫌疑人、拘留看守戒毒出入所、旅馆、网吧、接处警、案件等信息系统以及社会行业水电气、司法等部门数据,将各类比中信息实时推送给社区民警,并以指令的形式形成紧急待办和一般待办菜单,指导社区民警按规范要求及时开展工作。据统计,目前,平均每个民警每个考核月内接收待办提示人口管理类信息70.9条。“系统”投入运用以来,共推送工作待办类数据38.6万条,其中人员管控类待办数据14.4万条、评估类待办数据16.8万条、居民区发案待办数据4447条、上访评估类待办数据1964条、交管办证核查类待办数据69971条,为人员的精确管控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探索建立智能化实有人口统计机制

  根据省厅部署,市局人口管理支队在前期门牌地址标准化采集的基础上,推动基础工作与信息化手段有机融合,创新探索新的实有人口统计体系。一是开展“二维码电子门牌”试点。会同科信、建邺分局先行在莲花派出所开展了“二维码电子门牌”试点工程,以标准地址二维码为基础,给房屋贴上了电子标签。目前,已清理试点地区门牌地址2.9万余条,依照启用、停用、注销、错误、新增五项类别进行归类,最终确定可以正常使用的标准地址2.4万条,已全部上墙。二是开发实有人口视频门禁信息管理系统。以实名制认证的视频门禁系统为依托,实现“一卡一库一网”。即:一卡,基于真实身份信息激活的智能门禁卡或居住证;一库,自动记录人员进出门禁系统的动态信息库;一网,与公安信息网互通实时对接,实现物防技防结合、视频影像比对、人员轨迹抓取、数据比对碰撞,实现社区人员流动“来有登记、去留痕迹”的精准管控。三是实现“掌上操作、网上申报”。新系统建设后,市局人口管理支队紧密结合业务需求完善系统功能,社区民警通过二维码专属应用实现了人口管理、信息采集等社区警务工作掌上操作,居民通过二维码应用实现了掌上办理居住证和申报出租房屋,推动网上办事申报、前端数据采集、人口精准管控、警务工作前移。试点以来,建邺莲花地区流动人口全部办理了居住证,并通过平台信息研判,成功打掉了一个吸毒窝点,端掉了一个卖淫窝点,群众安全感达93%,在人口管理和治安防控方面的效能显著。

  (三)探索建立网络化便民咨询服务机制

  在市局“微警务”建设总体框架下,市局人口管理支队积极探索研究,在南京微警务平台上实现出生申报、市内迁移、同名查询、身份证、居住证办理进度查询等多项服务项目。为满足群众通过网络大量的业务咨询,人口支队专门成立专业服务队伍,实行24小时服务,及时答复群众网上咨询。在微警务平台上,公开政策法规、办事程序、办事进度,让群众一目了然。截止目前,微信平台接受群众自助报警备案2521次,接受网上户籍办证申请997起,通过预审核1042件,完成网上办证846件,其中快递直接送证上门81件,群众自取315件,社区民警送证上门511件。实施微警务服务受到了社会关注、赢得了网民赞许。

  (四)探索建立常态化数据交换协作机制

  加强内外数据交换服务警务大数据建设,与卫计委、水务集团、省民政厅、供电公司、市交通运输局、中燃公司、市中院、市检察院等单位达成合作协议。获取司法局社区矫正人员信息5800条、五险参保数据3193万条、市民卡发卡数据832万条、市残联残疾人基本信息13万条。通过龙头房产中介机构向市流管办提供出租房屋地址信息20621条,其中有效信息20558条。从市工商局调取全市房产中介服务机构信息4625条,下发各属地分局核对,推动基层建立定期收集辖区房产中介机构成交租赁房屋信息机制,这些大量的社区信息数据有效地充实了警务大数据库。此外,获取市疾控中心本市死亡人员数据39398条,共比对出569名死亡后超过3个月以上未注销户籍的人员,注销371人户籍,强制注销190人户籍。通过与铁路警方的协作机制,获取近千条购票信息,在维稳处置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运用大数据社区警务模式的现实困境

  虽然大数据社区警务模式的创建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对照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部署,对照公安工作信息化新趋势,对照人民群众多样化新需求,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亟待破解的现实问题。

  (一)警务理念有待改进

  一些基层领导对“互联网+警务”模式一知半解,少数社区民警在思想认识、思维习惯、工作方法等方面仍停留在传统方法上,计算机运用能力和网上作战技能欠缺,不能适应社区“大数据社区警务”工作模式的新要求。

  (二)系统功能有待整合

  社区民警工作涉及业务部门多,在社区可视化平台中,主要功能以人口部门业务为主,未能实现所有业务的归集和整合。社区民警在日常工作中的过程、质量、成效,需要更加科学、客观的评估。

  (三)相关保障有待改善

  从南京开发实有人口视频门禁信息管理系统试点工作来看,建邺分局先后投入经费100余万元,建设了小区客户端和中心服务器,通过搭建小区局域网、电信专网与公安专网的三网融通,才实现了实有人口视频门禁系统在试点区域的全覆盖,这仅仅是一个所的投入,如全市推广,所需经费必须有稳定的保障渠道。

  (四)情报研判有待深化

  各警种部门之间信息关联性不够,缺乏对各类信息进行归纳、提炼、分析、判断,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工作水平有待提升。特别是收集的人力情报,也没有及时进入研判核心的渠道。目前的相关研判,还主要留在“事后诸葛亮”的被动总结层面。并不能够通过研判获得前瞻性、预测性的情报预警。

  三、推广大数据社区警务模式的对策建议

  我们所处的大数据时代,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正在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需要不断增强对现代科技手段的适应性,养成运用大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行动自觉,努力提高政法综治工作智能化水平,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传统社区警务应主动适应新趋势,推广大数据社区警务新模式。

  (一)加强顶层设计,融入数据警务新理念

  从战略的高度,审视社区警务工作模式的转型,针对当前社区警务工作中存在的警力偏少、责任区规模过大、日常工作量大、社会管控难、基础工作弱化等难题,把科技应用真正作为第一生产力,把大力发展“大数据社区警务+传统警务”作为必由之路。从市局整体层面上加强顶层设计,成立工作专班,牵头各业务条线部门,系统全面地研究、推动社区警务工作模式的变革,探索形成符合实际、贴近实战、规范运作、上下互动、业务全覆盖的社区警务“互联网+传统警务”新模式。

  (二)加强平台建设,保障警务工作信息源

  南京社区可视化综合信息系统的开发,适应了“大数据运用”潮流,有力的服务了“两实管理”,为传统工作模式向“互联网+传统警务”变革提供了基础平台。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社区警务工作流程,依托移动警务通等手持终端采集设备,优化前端采集方式,科学整合各业务条线的工作,挖掘“系统”的研判应用功能,服务于实战。同时,以个性化且简单、直观的系统界面,让基层民警喜爱用、愿意用、会使用,使社区警务工作更加高效、贴近实战。

  (三)加强分析研判,增强数据运用实效性

  加强人口部门的情报分中心建设,建立健全情报研判机制,紧盯“人、地、物、事”等基本治安要素,加强科学数据模型,通过“大数据”的后台比对分析,并经专业人员研判,将各层次、属性的信息与指令,并通过警务平台或移动警务终端推送给社区民警,形成各类数据自动关联、比对、研判、推送,形成全方位、立体性、可视化的数据研判应用网络,精确指导社区民警及时开展工作,并将社区民警源头采集和人口管理工作成果,转化为情报信息,服务于领导决策和现实斗争。

  (四)加强人才培养,提升社区民警战斗力

  社区警务工作“互联网+传统警务”需要人、财、物的大力支持。一方面,各级公安机关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一些资金投入量大的项目,要争取政府立项,保障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另一方面,加强民警平台应用培训,通过集中培训、开展专题岗位练兵等工作,在市、分局层面,培养建立一支专兼职平台管理员与情报信息研判队伍。在派出所一线,普遍提高民警业务技能,确保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能紧跟社区警务工作发展实际,保持平台的广泛应用和生命力。

  (五)加强绩效管理,激发干事创业能动性

  按照“以考促用”的工作思路,以社区民警“一网考”、全员绩效考核、数据质量考评等为抓手,加大信息采集质量、数量和研判应用情况的考核力度,定期通报社区民警指令完成情况。加大社区民警提线破案、研判战果应用的奖励力度,通过对社区民警工作过程、结果等数据的统计分析,实现对社区民警个人和警务区各项工作的分类、实时、动态掌握,全力促进社区警务“大数据社区警务+传统警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