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2-16 14:03:16 来源:中共济宁市兖州区委政法委员会
[法安导读] 兖州区在创新社会治理工作中,坚持以信息化、智能化、专业化和实战化为目标,探索符合区域特点和规律的“网格化+大数据+铁脚板”社会治理新路径。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健全社会治理制度体系,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济宁市兖州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精神,坚持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牢固树立“以党建为引领,以网格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社会治理理念,积极创新,大胆探索,初步打造了具有兖州特色的“党建引领、一网统筹、一图呈现、一云分析、一网通办”的“1+4”工作体系,探索实施“网格化+大数据+铁脚板”社会治理路子,走出了一条“一网一图一朵云”的社会治理新路径,实现了网格管理、民生服务、矛盾调解、数据分析、实时调度、远程处置等“六位一体”工作效果,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了强大动能。全市多网融合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现场会在我区召开;外省市及省内兄弟县市区来我区学习参观30余次。
一、建设背景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交通区位优越,辖区面积535平方公里人口54.9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是鲁西南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兖州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社会治理基层基础,牢固树立社会治理数据思维,以网格化为基础,以数据化为支撑,探索形成了“党建引领、一网统筹、一图呈现、一云分析、一网通办”的“一网一图一朵云”社会治理模式,实现了网格管理、矛盾调解、数据分析、视频调度、远程处置、民生服务等“六位一体”工作效果,为全区政法综治工作创新发展和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二、主要做法及特点
兖州区在创新社会治理工作中,坚持以信息化、智能化、专业化和实战化为目标,按照“一网统筹、一图呈现、一云分析、一网通办”的工作定位,依托网格化信息中心、智能化指挥中心、视联网视频中心、大数据分析中心等智能化指挥调度平台,积极探索符合区域特点和规律的“网格化+大数据+铁脚板”社会治理新路径,形成了“一网一图一朵云”为核心的社会治理新路子。
(一)聚焦共治共享,实现社会治理“一核引领”
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对联动中心、联动机制、联动平台、联动网格等系统设计,统筹推进机构整合、网格整合、力量整合、资源整合,把城市管理与便民服务、社会治安以及应急管理等有机结合,努力实现社会治理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大效益,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参与社会治理,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大合力。制定出台了《兖州区关于推进多网融合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建立了集中指挥调度机制。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担任中心总指挥长,有关区级领导担任中心副总指挥长的领导小组,负责总体情况和重大紧急情况的指挥调度。各区委常委、副区长轮流担任当日指挥长,责任单位分管负责人轮流担任当日副指挥长,负责指挥调度当日情况。今年以来,区委王宏伟书记对“多网融合”及事项办理工作做出批示11次,并对下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王宏伟书记、王骁区长多次到中心现场调度、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完善制度体系,制定出台了《网格员工作制度》《网格员管理办法》《网格员考核奖惩办法》《网格员工作职责》《网格信息更新保障制度》《网格事件处置机制》等规章制度,确保工作运行到位、管理到位、服务到位、保障到位。
(二)聚集多网融合,实现信息汇聚“一网统筹”
1.统筹平台融合。按照“规范化、实战化、实体化”要求,建成了以“四室一厅三平台”为框架的综治中心和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建设了网格化信息平台、智能化指挥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等三大平台,打造信息汇聚、事件流转、民生服务、统计分析、指挥调度五个中心,实现了“区镇村”三级网格化机构全覆盖和信息互联互通,进一步夯实了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基层基础保障。
2.统筹队伍融合。将全区划分为930个网格,以专兼职网格员为基础,组建了“1+1+Z+N”(网格长+专兼职网格员+网格指导员+网格辅助力量)网格队伍,当前,兖州区共有各类专(兼)职网格长440名,网格员943名,网格指导员136名,网格辅助力量主要来源于“两代表一委员”,物业管理公司,平安志愿者、群众性社会组织等。以镇街为单位,成立了10支镇街网格民生服务队,形成了“优势互补、协同互动、共建共享”网格管理服务格局。
3.统筹数据融合。先后整合党建、综治、环保、安监、城管等部门数据资源,探索形成“1+10”多网融合运行模式,打通部门壁垒,实现信息共享。制定出台相关文件,以基础数据、采集数据和部门专业数据为基础,实时更新完善网格信息,形成了社会治理层面“可存储、可叠加、可流转、可运用”的基础信息“区块链”,并通过“二维标识,三维定位”,实现了各类信息精准管控、一张网呈现。目前全区已采集录入房屋17.4万座,实有人口54万余人,各类重点人员3万余人,重点场所2800余处,城市部件等基础信息3万余条。
(三)聚焦指挥调度,实现社会治理“一图呈现”
搭建了社会治理智能化指挥平台,基于网格信息和大数据分析,以全覆盖的三维立体可视化地图为支撑,以实时可视为重点,实现对人口、房屋、重点场所和部位的精准定位,对重大突发情况高效指挥调度。
1.实现指挥处置“可视化”。以高分辨率的卫星图或航拍图为底图,运用空间网格技术、地理编码技术、嵌入式地理信息引擎技术,建设全域一体化的网格GIS地图,通过三维视角直观展示网格内人、地、事、物、情、组织等要素信息,做到了对重点人员、重点场所、网格事项等“一键可视化”精准定位,精准查看,初步实现了“人在格中布、监控格中看、事在格中办”。
2.实现指挥处置“实时化”。融合“雪亮工程”视频监控、环保、水务、住建等监控探头8600余个,结合“零点夜查”巡防工程,借助于鹰眼、无人机、车载巡逻等科技手段,开发了视频巡查、电子巡查、远程指挥等功能,集成升级了社会治理远程视频调度系统,实现了远程现场视频调度作业。借助实时调度,一键呼叫、视频通话,同屏互动等手段,通过查看网格员巡查轨迹和热力图,做到网格员精细化管理和实时化指挥调度。
3.实现指挥处置“闭环化”。探索了“12357”网格工作法,进一步强化网格数据线上流转和事件网上办结,梳理形成了以“上报、转办、处置、核实、归档”为核心的网格事件“五步一体”闭环处置流程,今年以来,全区多网融合区级层面办理事件805件,镇街层面办理事件2640件。
(四)聚焦数据研判,实现社会治理“一云分析”
构建网格管理“云端大脑”。以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为抓手,运用空间地理信息、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构建了兖州区社会治理大数据分析系统,有效提升了区域内网格服务数据整合、数据分析、数据预判、数据处理能力。形成了网格数据场景化分析。结合电子地图和可视化数据分析工具,形成了以重点人员、治安环境、校园周边、环境保护、河道水务为重点的大数据分析五大场景,及时预测预警预防,为党委政府综合施策和精准治理提供依据。充分利用空间地理信息、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强化资源集成、平台融合、机制创新,全力构建“全要素、全覆盖”社会治理信息汇聚中心,社会治理实战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今年以来,通过大数据分析,及时提供预测预警类信息30余条,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
(五)聚焦民生服务,实现民生事项“一网通办”
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探索实施了“网格化+大数据+铁脚板”民生服务机制,全区社会治理的精准性、预见性和高效性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实现了网格体系全覆盖、社情民意全掌握、矛盾纠纷全调处、为民服务全方位。
1.建立“网格吹哨、部门报道”民生服务机制。按照网格体系全覆盖、社情民意全掌握、矛盾纠纷全调处、为民服务全方位的工作要求,开发了事项“智能流转”功能,明确了事项办理一日受理、两日办结、三日反馈的“123”工作制度,学习借鉴“百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开通了“我要上报”窗口,整合了“网事如兖”等四个微信公众号,明确了老年证代办等“8类代办事项”,形成了“大数据+铁脚板”线上办理和线下代办工作机制。
2.整合网格服务资源,拓展网格服务事项。积极推进网格力量下沉,网格服务下沉,加强与区为民服务中心、区社保局、各镇街等部门单位交流协调、数据共享,积极开展网格代办代缴等便民服务,实现了网格内直接受理社保、卫生健康、民政、残联等民生事项,确保90%以上服务事项网格内“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
3.发挥网格优势,做好主动服务。在全区930个网格,全部组建了以网格员和网格民生服务队为主体的网格服务力量,明确了网格员“八大员”工作职责,推行网格化走访、网格化代办、网格化服务等制度,形成了“12345”为民服务工作法,网格员每天到网格内巡查一次;重点家庭每月至少走访两次;对发生的突发事件、居民有困难意外、邻里矛盾纠纷“三必到”;对不稳定因素、安全隐患、外来人员流入、公共设施损坏“四必报”;每月对老干部老党员、困难家庭、失业群众、孤寡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特殊人群等重点服务对象“五必访”,确保网格内底数清、情况明。明确了事项处置的“12357”工作工作制度,实现了线上网格智能管理和线下社会服务双向互动,确保网格化服务管理区镇村三级联动。今年以来,收集各类社情民意信息10余万条,推送民生信息900多条,提供民生堵点难点问题500多件(个),推送重要预警性信息68条,处置紧急情况7起。民生问题解决率、满意度达到98%以上。
三、实践效果
“网格化+大数据+铁脚板”社会治理模式运行以来,兖州区社会治理能力有效提升、社会风险显著化解、社会生态持续优化,社会治理的精准性、预见性和高效性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构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大数据+铁脚板”服务格局,实现了网格体系全覆盖、社情民意全掌握、矛盾纠纷全调处、为民服务全方位。
(一)共建共治共享合力更加凝聚。通过进一步整合基础资源,完善系统平台功能,健全联动指挥机制,社会治理的资源融合、信息共享、工作联动、问题联治的机制初步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凝聚,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为全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平安兖州、和谐兖州提供了基础保障。
(二)矛盾纠纷化解更加多元高效。通过“一网统筹”,最大程度地整合了网格内综治、公安、法检、司法、民政、维稳等部门力量,依托“综治中心+”“和为贵调解”“一村一警”“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等机制作用,构建起群防群治、多元化解的处置体系。创新实施了“四心、四步、四治”网格信访工作模式,在网格信访工作中,坚持细心、耐心、悉心、诚心“四心”,走好谈、商、办、访“四步”,努力实现德治、法治、自治、共治“四治”融合。今年以来,共调解矛盾纠纷860余件,防止民转刑案件16件,矛盾纠纷调解率达到98.1%,全区60%的镇街和90%的村居实现“零上访”。
(三)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探索建立了“地网+天网+联防网”三网合一治安防控新模式。以网格化管理工程(地网)为基础,夯实立体化防控根基,初步实现了社情民意在网格中掌握、矛盾纠纷在网格中化解、治安防控在网格中加强。以“雪亮工程”(天网)为支撑,提升立体化防控水平。以全覆盖、全联网、全时空监控为目标,进一步完善了区、镇(街)、村(居)三级视频监控平台。全区14.3万人下载安装了雪亮工程APP,实现了群众“居家视频巡查”。以“平安志愿者+网格员+警务助理”零点夜查巡防工程和“警民联防工程”(联防网)为保障,探索形成了“人机互动、视频巡逻”的网格化治安防范新路子,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任务目标。今年以来,全区刑事警情、治安警情、盗窃警情同比分别下降50.3%、26.7%、34.5%,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责任编辑:广汉
声明:
本网站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征稿启事
品牌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