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安网

法安网内容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网格化管理 >

基于物联网和空间定位技术的网格化智能综合管理平台

时间:2019-06-06 13:55:11   来源:广州都市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法安导读]    1 概述  1 1 项目背景  1 1 1 中央和省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1 概述

  1.1 项目背景

  1.1.1 中央和省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在总结社会管理经验基础上,强调“创新社会治理”,实现从“管理”向“治理”的重大理论提升。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政治决议,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要深入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有效解决法治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积极推进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新型智慧城市是国家在总结智慧城市建设弊端的基础上提出,在“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进一步指出,到2018年,分级分类建设100个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到2020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形成无处不在的惠民服务、透明高效的在线政府、融合创新的信息经济、精准精细的城市治理、安全可靠的运行体系。由此可见新型智慧城市是十三五时期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导向,而在这其中精准精细的城市治理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加强和创新社区服务管理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领导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决定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

  1.1.2 广州市全面推进网格化管理体系助力智慧广州建设

  “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治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这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对此,广州市政府非常重视创新社会治理,积极推行网格化治理,相继出台了《广州市推进城市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总体方案》、《广州市城市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入格事项管理试行办法》、《广州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专项工作会议制度》、《广州市关于整合街(镇)聘用人员队伍组建专职网格员队伍的指导意见》和《广州市城市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入格事项梳理的实施方案》以及《广州市区网格化管理系统建设方案》。旨在对市、区、县、街道、社区进行统一指导,各地建设统一标准的网格化平台,方便后续的市县镇村的四级联动。

  车陂街辖15个社区居委会和1个城中村(车陂村),是涵盖城中村、大商圈、老城区、现代物业小区的“城市综合体”。其中车陂村是全区最大城中村,在约 2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聚集了7000多栋出租屋、8万人口;东圃大马路则是天河东部最大“商圈”,为周边30平方公里区域内数十万群众提供生活资源供应、休闲购物和文化娱乐消费,据统计在2010年东圃大马路最高峰时流动摊贩达数百档。庞大的城中村、巨量的新广州人、新开通8个BRT进出口与5个地铁口,每天在辖区过境、工作、生活的人超过30万,给社会综合治理带来巨大压力。2014 年 10 月开始广州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创建“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区环境工作,车陂街作为天河区创建工作的唯一示范街道,实现了 “见实效、能保持、可复制”的工作目标,创建工作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一支队伍管执法” 工作模式既是创建工作措施之一,更是目前保持创建成果的最大保障。

  2 项目总体技术设计

  2.1 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是平台构思过程中所确立的主导思想,它赋予平台内涵及特征。站在什么样的角度、以什么样的眼光看待问题决定了平台的未来发展是否顺应潮流、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因此本平台在设计的过程中真正站在用户角度,深挖业务场景,全面剖析政策理论,衡量发展趋势,以智慧城市为发展目标,以互联网+、大数据+、地理信息+为技术手段,结合物联网、云计算、移动社交等新兴技术,打造具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切实解决客户问题的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

  2.2 设计原则

  系统性:整体规划,统一设计,分步实施。系统实施必须考虑社会管理建设的实际要求,采用平台系统化、专题应用模块化的共性个性结合可系统化思维设计。

  安全性:根据项目的特点,结合政务外网和互联网对接等特点,采用灵活、安全的措施保证安全可靠运行。

  可维护性:系统设计应考虑到管理用户对系统进行日常维护的工作难度,自动完成一些维护管理工作,并实现全系统资源及应用统一管理的目的。

  可行性:系统必须符合业务操作的使用习惯,结合原有简单数据库系统的应用缺陷,对具有共性的环节统一规划,对特殊需求具体分析。

  适应性:系统应能适应目前和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复杂情况,具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和适用性,并且要充分考虑到今后一段时间内机构和人员的变化情况。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必须考虑到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具体情况,使系统从深度和广度上都具有灵活的适应能力。

  继承性:充分考虑与原有数据库系统的兼容性,为保护历史工作积累,方便新旧数据的统一查询,一定要对原有数据可继承。

  扩展性:系统应根据业务需求及计算机先进技术的发展需要,通过整体性规划和模块化设计,使系统具备横向、纵向扩展的能力,以便能更进一步的为将来信息平台的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灵活性:系统应从初始化、日常应用等多方面考虑到应用和维护的灵活性,使各级人员的操作尽量简单、方便。

  稳定性:系统应当保证数据库的稳定和快速运行。

  开放性:系统的设计无论是在技术还是在业务发展方面具有良好的开放性,特别是业务发展,能够支持持续的不同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业务的规划承载,同时开放性强调业务模式的开放性,是公共参与型的可持续运营的平台。

  先进性:充分融合先进的技术模式,包括云计算、移动计算、社交网络等模式,同时要采用先进的网格化服务管理理念进行设计建设,引入互联网思维、引入开放政府、工作协同的城乡社区(村)网格化服务管理创新模式。

  标准性:根据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的数据及平台,为数据的交换共享、为平台的开放融合奠定基础。

  2.3 总体架构

  2.3.1 系统架构

  本平台采用SOA架构,具体如下:

本平台采用SOA架构

  图 2‑1总体架构图

  平台架构主要包括基础环境层、数据层、平台层、应用层以及系统制度安全保障体系和政策标准规范体系。

  (1)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是为软件运行提供的物理环境,包括服务器、网络、主机、存储等。

  (2)数据层

  社会管理的数据涉及面广、更新及时、动态性高,可将其分为基础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实时动态库、业务数据库。基础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人口数据库、法人数据库、建筑物数据库、网格数据库,是网格化运行的基础;专题数据库是某个专题领域产生的业务数据,如党员党组织数据、出租屋数据、特殊人群数据、治安防控数据等,从而支撑专题业务的开展;业务数据库主要指平台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如事件库、文件库、图片库等等;物联设备库包含视频数据、GPS数据等,此类数据主要是由物联设备产生,更新频次高、存储要求高。

  (3)平台层

  在数据层和支撑层的基础上,调取数据服务与功能构成,面向PC端与移动端快速搭建业务系统。主要包括全景城视、业务协同、指挥调度、决策分析、数据管理、运维管理和移动终端。

  (4)应用层

  基于平台面向各类用户提供应用。包括用户提供的专题应用,如面向综合治理应用,涉及特殊人群管理、社会治安管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管理、流动人口及出租屋管理等方面;面向党建应用,党员党组织管理、党员入格、党员走访群众等方面;面向社会服务涵盖“四个一”服务,多角度多渠道多方式为民服务办事。

  (5)业务系统对接集成

  系统在建设过程中,涉及对接与其它系统对接,如视频监控系统、电视机顶盒、社区热线电话、党建系统等,通过业务系统的集成对接助力整个网格平台在治理能力和服务范畴方面更加完善。

  (6)政策法规体系与标准规范体系

  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要遵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融合政策理念,切实符合国情、民情的信息化工程。并且本平台涉及的管理部门众多,部门间数据交换、事件分类、处置流程等都需要一套标准进行规范约束,以保障数据的安全及平台的可持续性。

  (7)运行维护体系与系统安全保障体系

  平台在运行过程中要有完善的权限、角色等维护管理体系,确保数据及平台的安全。

  2.3.2 网络结构

网络架构图

  图2‑2网络架构图

  2.4 业务场景分析

  2.4.1 网格化管理要素分析

  网格化管理的六大要素为人、地、物、事、情、组织,每一大类的要素都需要在平台中建档建库并且与地图进行关联,目的是为了在平台中能够定位分布精准、可视化展示直观以及对其进行更好的服务和管理。

  1、 人:人主要为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在建库的过程中需要三方面的数据:一个是基本信息,相对频率变化小、共性的数据,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出生地等;一个是各类专题信息,包括计生信息、民政信息、就业信息等;一个是人员标签,即现阶段属于哪一类人,包括: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精神病人员、信访重点人员、违法犯罪青少年、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其他重点人员等等,对这些特殊人群需要重点关爱和服务;自然人信息需要与建筑物进行关联,实现人房关联的目的,为人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支撑。对于法人数据的需求与自然人的原理相同。

  2、 地:主要指地理信息,空间的地理范围,包括网格的划分、网格边界的管理。网格数据能够建库,在地图上进行可视化展示,并支持网格划分的变更,如新增网格、网格边界变更、网格合并、网格删除等功能。网格数据也能与建筑物进行关联,实现资源可按网格划分。

  3、 物:主要指网格化管理中的资源,包括:大型建筑物、大型场所、重点企业、视频监控等等。能够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建库,并与地图进行关联,实现地图上的可视化展示,为城市规划、应急指挥、资源管理提供支撑。

  4、 事:主要指网格化管理过程中发生的事,包括城市管理类、综治维稳类、社会治安类、人口管理类、公共服务类、基层党建类、信息采集类、矛盾调处类等等。将这些事在平台中进行台账管理,对事件处理进行监督,宏观分析事件数据,提升网格化公共安全。平台自动记录事件发生地点的坐标,因此可在地图上进行定位展示。

  5、 情:主要指民情,通常是以网格员的民情日志为主,即网格员在走访过程中可在移动办公系统上登记民情日志。

  6、 组织:主要包括已登记注册的各类组织、未注册其他需关注的组织情况。对组织队伍进行管理,积极的推动组织人员加入到网格化工作中,发挥基层组织作用。组织数据需要建库并与地图关联,实现地图上的可视化定位展示,便于管理与分析。

  2.4.2 网格化工作对象分析

  网格化管理的业务场景按照参与的对象大致分为:网格员、社区(村)业务人员、街道业务人员、领导四大类,每一类参与网格化工作中的业务场景及功能需求如下:

  网格员:通常情况下网格员来源主要分为:社会招聘、社区工作人员、楼栋长、志愿者等几类。因此网格员的整体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有限。网格员主要负责数据采集和事件上报两大类。数据采集主要采集人口、房屋、建筑物等数据;事件上报是对发生的事情进行上报。网格员生活在人民群众间,与人民群众关系最为密切,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坚实力量,有效解决基层的管理和服务问题。因此网格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提供移动办公工具,能够解决事件上报、数据采集、工作汇报、任务接收、任务处置结果反馈、群众需求反馈、信息查看、工作台账等功能。

  街道、社区办公人员:街道社区的工作较为复杂,是直接和公众打交道的基层工作单位,要应对上面千条线还要服务好辖区的公众,本平台着重解决基层管理难、服务难的问题。如果是社区建设本平台则只需在社区建立一个中心即可。如果是街道级别建立本平台,通常情况下街道作为主中心,统领全街道网格化工作;社区将作为分中心,消化内部工作的同时,执行主中心分配的任务。

  分中心:主要包括中心坐席、领导等,坐席受理来自网格员上报的事件,对其上报的事件进行规范化处理,然后根据事件性质判断是否上报给主中心,若分中心有能力解决,则派发给同级别的业务部门进行处理,若分中心无能力处理则上报给主中心,由主中心协调处理;分中心领导可以对本级中心的网格化工作进行监督、把控、指导,以及对本级中心的网格化业务数据进行分析,辅助其科学决策,对相关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培训和监督管理。分中心配备大屏电视机或PC。

  主中心:主要包括坐席、领导等,坐席受理来自分中心上报的事件,或者网格员上报的特殊性事件。然后根据事件的性质来协调业务部门进行处理。领导主要对网格化工作进行把控、监管,对网格化大数据进行宏观分析,辅助管理决策。主中心配备大屏显示器和PC。如街道建立本平台,则街道作为管理中心负责工作监管及应急指挥职能。

  领导层:领导是街道的管理者,城市的安稳、经济发展、人民幸福程度大部分依赖于领导决策层,可见领导的每一次决策都关乎着城市发展的命运。因此为领导决策层提供信息化的、可视化、立体化的技术支撑尤为重要,避免以往的拍脑袋、拍桌子的决策形式,用数据说话,图上指挥,为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信息化支撑手段。本平台立足于智慧城市的理念,能够形成城市大数据中心,基于三维仿真地图展示城市的资源,通过大数据分析掌握过往、预知未来,随时掌握最新网格化工作状态,包括所有的资源信息展示,并能查看平台中的各类信息,包括重要紧急的问题,超时处理的问题,高发的问题,每日发生问题来源,监督员的工作情况以及专题业务信息等,能够对相关问题进行直接的批示,并且对重大紧急事件进行应急指挥,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城市发展做出科学判断等。

  通过本平台的建立,帮助政府实现主动式精细化社会服务,从而大大降低上访事件的数量,同时各种纠纷和矛盾都将在基层得到及时化解;通过对各类矛盾隐患及不和谐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和管理,大大降低了发案率,提高群众安全满意度;网格员、分中心和主中心,协同解决和处理各类问题事件,进一步强化了民生服务的力度;各类统计数据及时辅助决策,领导对于社会服务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和突出矛盾、不和谐稳定的因素等做到了如指掌。

  针对专题应用,在网格化服务的基础上,设计专题应用与网格化服务相结合,将专题业务工作融入网格,为领导在专题业务方面提供辅助决策。专题应用包括特殊人群、组织机构、社会治安、矛盾纠纷、流动人口、城市部件等,根据不同需求建立不同的专题应用。

  2.5 工作流程机制设计

  2.5.1 五步闭环

  基本工作流程为发现告知、调度派遣、事件处理、跟踪回访、评价结案五步闭环。

  1) 发现告知

  上报形式常见的有如下几类:

  网格员上报:基于网格员专用的移动APP,在事件上报模块中,根据事件登记表格,将问题描述清楚,并将事发地点标注好,然后上报到分中心,特殊事件上报到主中心。

  分中心上报:分中心基于PC端事件上报界面,根据事件登记表填写问题内容进行上报,并将事发地点及位置坐标标注准确。

  主中心自行发现问题上报:主中心通过视频监控或是人员上访等发现问题后,进行事件上报。基于PC端事件上报界面,根据事件登记表填写问题内容进行上报,并将事发地点及位置坐标标注准确。

  2) 调度派遣

  调度派遣主要是主/分中心根据事件性质进行任务的派遣。直接派遣是对于责任单位明确的事件,由主/分中心的受理员分派到相关的专业部门进行问题处理。间接派遣是对于责任单位不明确的事件案件,由主/分中心进行协调处理后落实责任单位再进行派遣。

  3)事件处理

  相关责任人或者单位根据派遣的任务到事件上报的地点进行问题处理,并对处理的过程和结果录入到系统中,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事件上报人员。

  4) 跟踪回访

  网格员(事件发起人,即谁上报的由谁核查)对事件处理的结果进行跟踪回访,核查通过后,进行事件办结,未通过则反馈中心,由中心再次协调部门继续处理直至处理完毕。

  5) 评价结案

  核查结果通过后由事件核查的网格员进行关闭,并对处理的结果进行评价,否则事件不予关闭。

  2.5.2 工作机制

  l 自上而下处理工作机制

  主中心下达任务至分中心,分中心将任务派发给同级职能部门处理,处理完毕后进行反馈,然后由属地网格员到现场进行核实调查,确保妥善处理,及时进行办结和事件归档。

自上而下工作流程

  图 2‑1自上而下工作流程

  l 自下而上处理工作机制

  网格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进行事件上报。若不是特殊事件直接上报至分中心,由分中心坐席人员派发给对应的同级业务部门进行处理,业务部门前往现场处理,若能处理则将处理结果进行反馈,若不能进行处理则将缘由反馈至分中心,然后分中心进行定夺,是协调多个部门前去处理还是上报给主中心,最后将处理的结果进行反馈。由网格员(即事件发起人)进行核查办结。

  若是特殊事件则上报至主中心,由主中心判断是否能够解决,如能够解决则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理。

自下而上工作流程

  图2-4 自下而上工作流程

  3 技术路线

  本平台集成SOA、GIS技术、Web Service技术、AJAX技术、OGC规范和等多种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平台数据库采用Oracle 11g,采用上述技术方法,构建相应的系统,实现平台数据的管理和服务等。

  移动端采用APICloud跨平台引擎构建,支持iOS及Android版本,具备与钉钉等平台集成能力。

  3.1 集成框架和分层架构的一体化

  整个平台从纵向上来看,在逻辑上可以分为:表现层、控制层、服务层、领域层、数据层。

  集成框架在全局上采用“微内核+可扩展”的插件体系结构进行构架。采用插件体系结构进行搭建后,基础集成框架运行时的核心就仅仅是一个微内核,该微内核来进行管理各种各样的插件(包括:插件的生命周期、插件的依赖组件加载等等)。需要有一个契约以保证插件能够和插件的容器通信,这个契约是一个API规范和配置规范(规范化的接口和配置)。

  3.2 支持地理信息互操作规范

  为了实现空间数据的开放性和互操作,目前ISO 和OGC 对于如何提供地理信息服务都已经有了相应的抽象规范,OGC 已经开始制定相应的执行规范,其中有一部分涉及到在网络上提供各种服务。

  面向SOA的空间信息服务的主要接口需支持:WFS(Web Feature Services,矢量数据服务),WCS(Web Coverage Service,栅格数据服务),WMS(Web Map Service,地图服务)等。WMS 的主要接口是GetMap,它将有相同的空间参照系的各个图层组合在一起,给定空间坐标及边界范围,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地图以及向服务器查询显示在地图上的要素信息。WFS 规范规定了返回的是要素级的GML 编码,并提供对要素的增加、修改、删除等操作,是对网络地图服务的进一步深入。WCS 规范面向空间影像数据,它将包含地理位置的地理空间数据作为“覆盖(Coverage)”在网上相互交换。

  3.3 基于ORM的统一数据访问

  数据访问组件提供一个统一的数据访问平台,仅通过修改配置文件就能完成对不同数据库的访问,屏蔽了底层不同的数据库、不同的参数表达方式带来的差异,使开发者能够用统一、标准、简单的方式获取数据,减少代码重复,提高开发效率。

  组件能够帮助开发者正确的处理事务和非事务的处理,连接池的管理,支持传统的四类获取数据的方式(ExecuteReader,ExecuteDataset,ExecuteScalar,ExecuteNonQuery),同时还支持采用ORM方式,将数据库表转换为实体类进行处理,针对分页查询进行了优化处理,同时还支持树查询。

  目前组件支持对Oracle和SqlServer数据库,同时允许用户进行扩展实现对其它数据库的支持。

  3.4 表单定制引擎

  在系统设计时采用业务定制的方式对不同的业务过程进行定制,使其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表单,不同的权限,但是能够运行在相同的工作流引擎之上。

  系统根据不同业务,对其专业表单行了分类,对于多个业务都需要的表单则建立系统通用表,为多个不同的业务所共用,对于系统内部所使用的、一般不随业务发生变化的表则作为系统固定表,避免业务定制过程中的随意修改。系统还提供多种表现形式,具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台帐,根据某种业务类型或条件,列出符合该条件所有业务,便于业务人员从整体上掌握业务的办理信息,另一类是办理箱,按照用户的角色,分件箱显示处于不同办理过程中的业务,通过各类办理箱,用户很容易知道当前业务的办理情况,以及自身要做的工作。

  3.5 工作流引擎

  l 流程定制

  业务流程各地根据自身的工作需求并不完全一致,这就要求软件平台中的流程能够进行自定义,按需配置。

  自主研发工作流引擎,具备基础描述、多租户空间管理、安全管理、图形化实例监控、可视化引擎状态监控、事件与报警监控、日志功能、工作流数据统计分析、其他设计、流程设计、流程授权功能;完全可视化操作,用户无需懂代码即可配置自己的流程,通过拖拉拽的方式快速实现业务。

  此外,支持以动画的形式查看流程走向,无论流程多复杂均可直观了解业务当前所处环节。

  系统同时以时间轴的方式展现每一节点概况,如接收时间、结束时间、处理时长、处理意见等等信息。

  l 流程授权

  对流程授权,即不同流程授予不同的人的权限。被授权的人可使用相应的流程。

  4 技术特色及创新

  Ø 通过三维地图引擎与北斗的结合,提升人、车等位置精度,快速指挥调度和导航。

  在地理信息方面多是提供二维场景下的可视化展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政府已不满足于二维场景的展示,更希望通过三维场景更加直观的管理城市资源,切实提升社会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本项目创新结合三维地图引擎技术,实现在三维场景下的精准定位,一方面基于平台能够实时看到人、车的运动位置及轨迹情况;另一方面指挥人员通过三维场景可知晓事发位置的周围情况。

  Ø 实现了二三维一体化技术应用

  基于社会治理智慧平台对空间分析应用的需求,平台主要采用仿真三维地图建设数据。通过对二维和三维地图的匹配点对,转化网络坐标,平台实现对二维、影像、三维仿真地图数据的无缝转换。

  Ø 基于物联网技术提升多源事件的感知能力,从事后处置提升到事前预防,大大提升城市管理的效率

  本项目创新将物联网技术用于特殊人群管控中,为特殊人群配备智能设备,通过位置感知、状态感知和电子围栏,当特殊人群走出电子围栏时,系统会自动发出报警,指挥中心可通过融合通讯系统向其及时发出警告提醒。从而借助物联网等科技手段,实现对特殊人群的智能管控。

  Ø 可视化业务定制

  采用基于过程的可视化图形界面,通过拖、拉、画、连线等绘图技术,让用户在运维系统中,方便快速地定义出表单、工作流程等业务过程需要的元素。同时可输出成标准的XML文档,做为数据迁移、导入、导出的基础依据。

  5 项目建设成果

  5.1 数据体系建设

  数据资源主要由基础数据、专题数据、业务数据、实时动态数据构成。

  基础数据包括基础地理信息库、人口库、法人库、建筑物库、网格库,是平台运行的原始数据,人口、法人、建筑物、网格均与空间位置相关,通过建筑物热区将其与地图进行挂接,实现基于三维仿真地图的展示。人口库包含人口的基础信息及扩充信息;法人库包括辖区内所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机构的基本信息,并对这些组织以组织机构代码的形式进行统一的标识。通过对自然人和法人的建库,掌握社会活动的全部主体。基于此数据系统可进行查询、空间定位、信息展示、统计等功能。建筑物库是对建筑物进行统一管理,并在建库的过程中与房屋关联,通过房屋与人口关联,为人房管理提供依据,实现人入户、户入房、房入建筑、建筑入网格。网格库是按照相关标准,因地制宜划分网格,并能够维护网格数据。

  专题数据包括包括党员党组织、出租屋、特殊人员、治安防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专题数据。

  业务数据是平台在运行过成产生的业务数据,如事件库、文件库、图片库、音频库等。

  实时动态数据包括视频监控数据、实时位置数据、其他监测数据,这些动态数据具有时间短、变化快的特点,通过服务器的存储,能够在系统中实时展示视频监控数据、人员或事件的定位数据以及轨迹数据等。

  5.2 网格化智能综合管理平台

  5.2.1 全景城视

  数据资源体系建设网罗了城市的全部家底(也就是网格化服务工作涉及的全部资源),如何盘活这些复杂、庞大的数据是平台可持续运营也是大数据时代政府管理的需要。因此本系统基于此,通过三维仿真地图展示城市部件、建筑物、人口、法人、网格、行政区划等静态数据以及事件、视频、车辆与人员轨迹等动态数据,即通过一张图直观展示人口分布(人)、行政区划分布(地)、建筑物分布、网格分布(地)、事件分布、部件分布(物)、感知设备分布(物)、网格员及服务团队(组织)分布。支持网格人员位置监控,工作轨迹查询,支持多种维度的查询,包括区域查询、人物查询、事件查询等等,并以空间可视化及图文一体化形式加以展现。由此实现自然人、法人、组织、服务团队、建筑物、城市部件、视频探头、社管事件等入网格,足不出户就能知晓网格情况;实现人入户、户入室、室入单元、单元入楼、楼入网格,网格上图的数据关联精准展示功能。改变之前多方采集、重复劳动、无直观展示的传统弊端,创新基层“可视化网格”模式。主要功能包括:人房关联信息展示、人口信息展示、建筑物信息展示、网格信息展示、事件信息展示、部件信息展示、感知信息展示和企业信息展示。

  5.2.2 业务协同中心

  业务协同中心需要完成对事件的五步闭环全流程处理,包括事件派发:派发事件清单、事件派发、进度查看功能,事件受理:公众上报事件清单、事件受理、事件拒绝功能,以及待办事件、已办事件、办结事件、民情日志功能模块。

  5.2.3 智能指挥调度

  基于地理信息技术,支持对事件的指挥调度,尤其是重大事件等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快速部署防控、就近调度资源、危险范围有计划撤离人财物、合理利用应急设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等等,通过智能调度将危险降低到最小,保障人民财产安全。充分体现政府治理的智慧化。同时对接视频资源实现实时数据和事件监控,再者可以在三维仿真地图上实现工作轨迹查询、应急资源查询和调度。包括应急管理和职能调度,应急管理涉及应急预案、应急物资、应急基础信息、应急分类展示和应急指挥。智能调度涉及实时数据监控、人员分布、工作轨迹查询、短信提醒和业务派遣。

  5.2.4 统计分析(决策分析)

  通过对辖区基础数据、矛盾纠纷的深度挖掘、分析、研判,对领导动态实时地掌握街道全貌、科学决策提供信息化支撑。提供一个支持动态多维分析的数据模块,对各种信息进行自定义分析、统计,并以表格、图形等多种形式直观展现结果,提供趋势分析功能,为领导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既能掌握过去又能展现未来。

  具体包含数据统计、事件统计、党员分析和党组织分析等统计功能。

  l 数据统计

  以数据库层为基础,对数据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定量统计分析,把相应信息在三维仿真地图上标识出来,同时以图表、表格等形式为领导、相关职能部门提供更加直观的决策服务。

  1.1.

  1.1.1.

  l 事件统计

  1.1.2.

  从发生地、上报时间、办理时限、上报来源、事件类别等多个角度对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并以图表的形式展示。

  l 党员分析

  从多个角度对党员总体情况、班子成员情况、党代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以图表形式展示。

  l 党组织分析

  从多个角度对党组织分布情况、党组织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并以图表形式展示。

  5.2.5 数据管理中心

  数据管理中心是对平台数据的运维管理,包括基础数据、建筑楼宇、人口数据、法人数据和感知数据的管理、更新和编辑。其中基础数据模块包含地名地址管理、城市部件信息管理功能;建筑楼宇模块包含建筑信息管理、建筑单元信息管理、房屋信息管理功能;人口数据模块包含户籍信息管理、基础人口、流动人口、常住人口、户籍人口的管理功能;法人数据模块包含企业单位信息管理功能;感知数据模块包含人员展示、设施展示、车辆展示接口功能。

  5.2.6 运维管理中心

  运维管理中心是网格化平台的运维管理中心,能够实现人员组织、权限管理、日志管理、网格管理、系统部署、地图配置模块。其中人员组织模块包含账号管理、角色管理、群组管理、部门架构、日志管理功能;权限管理模块包含菜单权限管理和数据权限管理;日志管理包含登陆日志、操作日志、错误日志、日志配置功能;网格管理包含区划管理、网格划分、网格员管理功能;系统部署包含变量管理、操作项管理、编码管理、数据字典功能;地图配置包含标注管理、纠错管理、便签管理、批量生成索引和JS、配置区域中心点、配置区域边界、配置区域级别功能。

  5.2.7 移动办公终端—智慧车陂街道一格通

  智慧车陂街道一格通是专为网格员网格化工作配备的移动办公系统,网格员、领导、业务部门等均可以使用,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实现随时随地的移动办公,大大提升网格工作的效率。包括工作、地图、联系人和个人中心。其中工作分为采集、数据分析、办公、民情日志、资讯五大类。地图分为地图查看、巡查线路导航、图层加载、事件上报等功能,联系人提供基于组织架构、网格员、群组三种类别的通讯录,个人中心包括个人信息包括修改密码、清楚缓存、检查更新和关于等功能。

  5.3 专题应用建设

专题应用建设

  1、网格管理子系统

  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采用仿真三维技术开发,实现辖区管理的多个社区,每个社区划分了多个基础网格,实现“一格一人”管理。同时在基础网格的基础上叠加环卫网格、消防网格等专业网格,并实现“以图管房、以房找人、以人找房”等网格化功能。

  2、综合执法子系统

  1)在综合执法的子系统中通过车辆GPS和北斗“双模”监控子系统,清晰地看到执法车辆实时的分布情况,可以随时查看执法车辆某一天或某一时段的历史轨迹,如果发现执法车辆偏离街道范围内,指挥中心可以通过一键呼叫功能进行了解。

  2)人员实时分布功能也很清晰显示执法人员的动态分布,执法队员轨迹功能可以查看人员活动轨迹以及历史执法巡查轨迹。

  3)实现“前台共管”:一支队伍管执法的核心理念是前台共管、后台分流。巡查人员在日常巡查发现问题时,如果能现场处置的问题,就依法进行处置,处置完毕后,巡查人员通过手持终端设备填报巡查日志发送到指挥中心系统。

  4)实现“后台分流”:如果现场解决不了,巡查人员可通过手机APP上报事项到中心,中心会按照事件类别自动流转到有关职能部门或科室,职能部门或科室负责人会有事件上报提醒,收到后派人处置,事件处置完后反馈给中心,系统又会自动转给上报人员进行核查,如果核查处置成功由中心结案归档;如果核查有问题系统再次流转。整个流程实现快速响应和快速处置。并且系统提供近期成功处置事件、综合执法动态流程图。中心接到事件上报后,按照事件类型做出相应处理。

  3、公共安全管理子系统

  中心调度员可以通过查看公安视频、村内监控视频随时查看辖区监控点的治安状况、市容环境、人流密集程度等情况,如发现有可疑人员,可以通过融合通讯子系统快速调度公安辅警前往处理。通过辅警队员配置的电子工牌可以看到队员目前所处位置以及运动轨迹。

  4、消防安全管理子系统

  系统提供周边搜索功能,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如执法人员或网格员上报一起火灾事件,事件上报到指挥中心后事发地点直接定位在地图上,同时指挥中心可在指定位置,APP能够在当前定位中指定范围内显示对应的应急资源,包括就近的微型消防站、应急取水点、消防栓、医院等,各类资源分布能直观展示在仿真三维地图上,根据轨迹图就近调度人员和车辆前往疏散群众及将受伤人员送往就近医院,同时快速找到就近的消防栓第一时间进行灭火,对就近的加油站、人员密集的场所等启动应急预案,调用周围的监控视频实时了解事态进展情况,第一时间快速智能化指挥调度。

  5、智慧环卫子系统

  系统采用电子工牌、手持APP终端系统、身份证验证终端等物联网技术将人、物、围栏相互关联,每个环卫工人佩戴电子工牌,有3个功能:实时定位、接收短信、绑定2个电话(SOS),通过实时感知其位置,走出电子围栏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作为环卫工人工作绩效考核的依据。

  5.4 成果亮点

  平台建设在目标定位上,主要立足于辖区实际,着力解决治安情况复杂、信访维稳任务较重的实际问题,以社区、居民为基础,以加强技防和信息系统建设为保障,建设指挥平台,实施网格化管理,按照“三大体系”融合互通、“三级中心”上下联运、“三级网格”同频共振、“三管齐下”开放共治的建设理念,实现社会治理工作“信息化、网格化、精细化”。

  “三大体系”融合互通。

  “三大体系”是指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的社会治理体系;以“雪亮工程”为基础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以“三调联动”(街道、村居、警务室)为基础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三大体系”下,车陂街道在社会治理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的突破,为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根本保障。在平台运转中,“三大体系”融合互通,实现了良性互动和精准推送,以事件为中心,以信息化为手段,按照“分级负责、分类处理”的原则,根据事件信息类别和复杂程度分流、分级、分类精准推送处置,真正让信息数据“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从而形成“雪亮工程”、网格化管理、矛盾纠纷调解“三位一体”社会治理新机制。

  “三级中心”上下联动。

  建设街道、社区、居民三级综治中心,设立三级平台,包括1个街道中心平台、15个社区分前端平台、67个村民平台。街道指挥平台将所有监控数据、党建数据、村村响应急广播等相关资源进行统一整合,结合三维仿真地图,实现对区域内人、事、地、物、情的网格化管理,并按照发现告知、调度派遣、事件处理、跟踪回访、评价结案五个事件处理步骤(五步闭环工作机制),完成对发生事件的交办、处理和评价。全面建成覆盖全域、信息共享、联勤联动、实体运行的街道、社区、村居三级综治中心,构筑起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精细化服务“三位一体”的三级社会治理实战平台,三级综治中心实现了监控“一屏看”、数据“一线联”、服务“一点通”、事件“一网办”。

  “三级网格”同频共振。

  在街道平台指挥中心的调度下,设立一级网格长8名,由各社区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兼任;二级网格长103 名,由各村居党支部书记兼任;三级网格长618 名,由警务助理和居委会工作人员担任,各级网格长逐级对上一级网格长负责。三级网格长在村居小组长、楼道长的协助下,利用电脑或手持终端机,专门负责责任网格内各种问题的发现、处理和上报,并定期收集、编录数据信息。街道平台指挥中心则根据上报的问题信息,对各种事项向各级平台、网格长交办、督办和评价。这种全天候巡查、全覆盖了解、无缝隙对接的形式,确保了问题能在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时间解决。这种“条块融合、职责明晰、联动负责、逐级问责”的“三级”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实施,有效助推了城区的精细化管理,事件、问题处理、处置效率大幅提升。

  “三管齐下”开放共治。

  一是深入推进立体化“安全网”建设。深化“人防、物防、技防、联防”,构建起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指挥调度、联动处置的立体化、智能化“天罗地网”,不断健全立体化、信息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二是深入推进社会化“服务网”建设。加强城市感知系统建设,设立高空瞭望监控系统,打造高空“天网”;在城市社区推广智能化门禁等城市基础设施运行管理系统,创新社区公共安全管理模式。三是深入推进智能化“民生网”建设。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等信息化新技术,搭建集“治安防控、公共服务、民生服务”于一体的智能化综合民生信息平台,拓展平台民生服务功能,及时发现、收集、整合各类民生信息,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高效回应群众民生诉求。

  治安防控更加精密。

  街道、社区统一建立了综治工作中心,并延伸到户和移动终端,建设各级监控指挥平台102个,新建整合各类视频监控探头1280个,在社区安装音柱、喇叭156个,实现了视频监控全接入、广播村村响、一键报警、流动人口管理、特殊人群管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多项功能,这些全域覆盖的监控图像、信息,可以传输到电视、手机和电脑终端,真正实现了实时监控、数据研判和后台监管,并通过指挥中心和各级平台、移动终端,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信息共享和指挥调度,统筹实施社会治安巡逻防控。

  数据掌握更加精准。

  通过智慧平台建设,进一步建立建全了基础数据库,主要有:实有人口,包括常住人口、流动人口;重点人员,包括刑释解教人员、国保人员及社区矫正对象、吸毒人员、精神病人、法轮功和信访重点人员等;重点部位,包括重点地区、大型商场以及社区出入口、案件高发区域等;重点区域,包括繁华街区、开放空间、主要街巷等、重点事项、建筑房屋、辖区防控资源等等。这些数据,通过网格员进行及时采集、更新,并根据各类特殊人群的现实或潜在的社会危害性,因情施策,分类处置,采取有效的帮教管控措施,从而有效避免各类社会突发事件的发生。

  民生服务更加到位。

  完善民生诉求发现机制,在城市社区按照每3幢楼一个网格的标准划分网格296个,由社区警务助理和居委会工作人员担任网格长,领导886名小组长、楼道长深入住户开展工作;在城中村,由各村警务助理担任网格长,网格长在各级综治中心和村两委领导下开展工作。我们全面推行了三级网格员协同工作机制,拓宽民生诉求受理渠道,落实民生诉求解决措施,健全完善线下配套机制,建立联动联勤机制、分级响应机制,制定群众举报奖励激励办法。网格员能够对网格内居民变动、困难求助、矛盾纠纷、治安巡逻等日常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社会管理更加高效。

  依托智慧平台建设,逐步打造“一站式”网上办事平台,搭建起集行政权力网上依法规范公开运行、政务服务呼叫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平台;全面筑优服务协作机制,建立政府部门与企业、单位常态化、制度化的沟通联系新机制,充分运用“先照后证”信息共享平台,推动政府数据资源逐步向公众开放;整合各类服务信息,在各社区服务平台进行发布,重点提供提供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福利服务方面的公共服务。将辖区所有的党组织、党员纳入平台,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使得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和周到的服务。

  5.5 相关媒体报道

  5.5.1 网格治理点亮车陂

   来源:中国区域经济2016-08-22 10:22

  八月中旬,广州市天河区车陂街道办指挥中心先后接待了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郭壮狮、广州副市长谢晓丹、广州市委副秘书长周德平、广州市公安局副局长骆振辉、广州市天河区区委书记林道平等100多名领导前来参观和指导车陂街智能指挥调度平台。

  “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治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这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对此,广州市政府非常重视创新社会治理,积极推行网格化治理。

  创建“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区一直都是广州市天河区政府的主要任务,为此,天河区委、区政府将车陂街定位打造成“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示范街区。在天河区委、区政府的直接指导和关怀下,车陂街积极探索网格化服务管理,创新社会管理方式,通过建立一个跨部门、跨层级的互联互通、融合共享的数据中心,彻底打破“信息孤岛”;并基于此中心搭建网格化社会管理基础支撑平台和网格化智能指挥中心,在满足网格化社会管理的基础上,结合车陂街独有的“一支队伍管执法”方式,发展为“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中心管调度”的高效管理模式。这一模式也被称之为车陂街模式。

广州新闻“第一现场”报道天河区车陂街

  图为广州新闻“第一现场”报道天河区车陂街

  车陂街智能指挥调度平台是天河区政府依托中海达旗下子公司广州都市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广州都市圈)在网格化服务管理方面丰富的经验成功打造的。一个平台管理调度是现在车陂街网格化智能综合指挥中心的主要任务,“前台共管,后台分流”的工作机制彻底打破了执法队伍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旧模式,除了辖区里面的执法车辆和执法人员,另外还有环卫工人、消防设备甚至是入住人员信息等,都能够在这个网格化智能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面显示出来。天河区车陂街书记、车陂街办事处主任杨建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做到第一时间快速反应、感知,第一时间快速处置问题,是车陂街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基本工作要求。”目前,广州都市圈已先后承建了咸阳全市、县,广州车陂、东莞寮步等多地的网格化管理综合服务平台,经验丰富。

广州市公安局副局长骆振辉(左一)考察天河区车陂街综合指挥心

   图为广州市公安局副局长骆振辉(左一)考察天河区车陂街综合指挥心

  车陂街智能指挥调度平台按照“一个组织架构、一张基础网格、一支网格队伍、一套信息系统、一套管理制度”的基础架构,以信息资源数据库为基础,实现信息录入、分流交办、通报反馈、督查督办、指挥调度、统计分析、决策参考、考核评价、北斗车辆监控等基本功能,这样大大解决了领导决策缺乏数据支撑、政府管理条块分割、办事效率低、社会群众参与无统一归口、受理渠道分散等问题;同时,车陂街在全街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将全街分成278个基础网格,按照“1+X+N”理念(“1”是街道财政供养人员,作为网格员;“X”是网格中社会组织内的管理人员,作为社会网格员;“N”是社内居民志愿者,作为志愿网格员)将辖内3类人员纳入网格,形成组团式服务管理模式。汇总梳理全街业务共10大类67小类329项,按标准化设置每一项的处置级别,按照“五步闭合”流程,及时快捷处理网格事务,全面提升了车陂街社区的服务管理水平,为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标准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车陂街网格化智能综合指挥中心大屏幕

  图为车陂街网格化智能综合指挥中心大屏幕

  车陂街在都市圈网格化智能指挥调度平台的支撑下,实现了工作程序简化、行政办事效率提升,同时还真正做到了服务惠民,全面提升了城市的基层管理水平与能力。

  5.5.2 中央政法委陈训秋到访车陂街综治中心

  来源:车陂百姓2017-11-21

  2017年11月18日(周六)上午10时,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中央综治委副主任、中央综治办主任陈训秋在何忠友(广东省委常委、广东省委政法委书记)、谢晓丹(广州市委常委、广州市委政法委书记)、邓中文(广州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林道平(天河区委书记)、黄彪(区委副书记、区委政法委书记)、刘武斌(副区长兼区公安局局长)等省、市、区领导的陪同下,前来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政府车陂街综治中心视察调研,车陂街党工委书记杨建新亲自介绍汇报街道创新推进“一支队伍联勤执法”、“雪亮工程”建设、与省、市、区、街、社区“五级”综治中心(工作站)直接联动和系统应用情况,通过综治中心系统平台现场展示了对各类事件的快速感知、快速调度、快速处置和效能督办的特色功能,并现场与广东省综治中心、广州市综治中心、天河区综治中心、车陂街东圃社区综治工作站进行联线视频会议互动,得到了中央以及省、市、区领导的高度评价。

  车陂街综治中心荣获中央综治委颁发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荣誉证书,陈训秋、何忠友、谢晓丹、林道平、杨建新在奖牌前合影留念。

  6 经济社会效益

  通过建立基于北斗的新型智慧城市三维社会治理云平台,社区服务管理工作实现从粗放向精细、从被动向主动、从分散向协同、从封闭向开放、从无序向有序的“五个转变”,实现基层服务管理模式创新,全面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具体可归结为 “四个方面”:

  (1)面向社区基层,实现服务管理对象精细化、服务管理工作常态化。

  通过管理对象信息库建设和市下发数据支撑,实现辖内楼宇、房屋、居民、单位、城市部件等服务管理对象精细化管理;根据工作规范定期巡查、服务上门,将老百姓的需求、心声记录下来,做到做发现、早解决。

  (2)面向政府部门,实现上下协同、指挥顺畅、处理高效的“五步闭合”流程再造。

  通过制定事件立案和处理标准规范,区属职能部门将资源下沉到基层,并依照“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处理”原则,实现小问题不出网格,一般问题不出社区,突出问题不出街道,重大问题及时上报的社区服务管理流程创新。

  (3)面向领导,通过对区域资源整合和展现,提供区域发展方案的决策和参考。

  将区域内的房屋、自然人、法人、城市部件等资源信息整合到系统中,用可视化应用形式展现出领导层关注的经济信息、人口资源信息和城市监管等信息数据,有效帮助领导层提前了解区域内的经济数据、监管数据和人口数据,为领导层对区域发展提供有力参考分析数据。高度整合利用城市内部的各种资源。从“一支队伍管执法”到“一个中心管调度”,将工作指挥调度可视化、街道管理精细化,使工作直观快捷,实现效能最大化。

  (4)面向老百姓,实现足不出户享受服务、切实践行“三问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通过社区网格管理员主动上门,结合移动设备信息采集应用,老百姓可足不出户享受服务、安在家中反映诉求、民意,充分体现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短信、电话回访等手段,收集居民满意度评价,居民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得好不好,由群众说了算,从而促进网格化社区服务管理效能的提升。

  7 项目成果对科技进步的意义

  1、通过本项目建设智慧广州,以新应用带动新产业和创造新生活,推进城市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有效地促进各种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大大提高城市管理乃至整个社会管理的整体效能。

  2、建成智能技术高度集聚、智能经济高端发展、智能服务高效便民的先行示范城市,推动形成绿色、智能、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引致城市设施保值增值和招商引资收益增量。

  3、更好的提升辖区社会管理能力,落实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满足广州市政府与下属各社区居民办事服务。满足城市日益发展和高效运行的需要,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有序发展。

  4、更好的利用城市大数据,利用广州市中众多的大数据,如交通大数据、社区大数据,利用这些大数据能够更好地为广州市民提供服务。改善城市管理协调联动不足的现状,提高城市管理的水平和城市运行的效率,增强城市对突发的各种事件应急的能力。

  5、能够进一步完善广州的“互联网+”,改造传统的民生行业,为广大使命带来更加便利的生活体验与办事效率。

  6、实现广州市四级联动,即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更好的服务社区群众。极大地促进城管工作效率的提升,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从而为塑造高效型、服务型政府新形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实现纵向业务贯穿、横向分工协作,把传统城市管理中分散管理转换为集中管理,统一领导、统一决策,指挥、管理、协调和监督相辅相成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

  8、实现精确精细管理,敏捷高效处置,全方位、全时段覆盖,达到提高城市乃至社会的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的目的。

编辑:广汉

声明:

本网站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征稿启事

  • 投稿信箱:195024562@qq.com

品牌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