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安网

法安网内容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犯罪预防 >

跳出“原生家庭”的误区

时间:2019-09-09 09:22:03   来源:《长安》

[法安导读]    原生家庭现在是一个网络热词,热到几乎每一起个人极端事件发生后,都有网络写手开始挖掘当事人的原生家庭,分析原生家庭如何塑造了当事人

  “原生家庭”现在是一个网络热词,热到几乎每一起个人极端事件发生后,都有网络写手开始挖掘当事人的原生家庭,分析原生家庭如何塑造了当事人的个性、人格、行为模式甚至人生。仿佛原生家庭就是造成一个人人格缺陷的根源。事实真的如此吗?

跳出“原生家庭”的误区

  原生家庭理论从何而来

  原生家庭,并不是一个正统的心理学概念,而是来源于社会学上的ー个相对概念:ー个人在没有结婚组建新家庭之前,他和父母或主要养育人组成的家庭叫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是个体最初所在的社会单位。

  这一概念与心理学的结合,最早可以追溯到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认为,成人的人格缺陷往往来自童年不愉快的经历。美国作家苏珊·福沃德在其著作《原生家庭》中这样打比方:有毒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

  但是,现代发展心理学早已认识到,人格和行为模式的形成并不存在某个单一的影响源,基因、家庭、成长过程、社会环境等,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塑造人。家庭对人格的直接影响不到10%。

  原生家庭理论更多活跃在心理咨询领域。 原生家庭是心理咨询师了解求助者的重要背景信息,也是帮助求助者实现自我探索的起点。一切对原生家庭的分析,必须建立在足够的心理咨询基础之上,否则只能是演绎或八卦。

  原生家庭不能衡量一切

  原生家庭理论之所以流行,因为一方面足够简单,即使没有心理学专业知识的人也能理解;另一方面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几乎每个人在童年都和父母发生过不愉快,也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不能接纳的缺陷,这个理论让人们为自己的不完美找到了开脱的理由。

  但是,有足够临床经验的心理咨询师都会发现,很难在众多求助者身上找到能够印证原生家庭影响的单一模式。发展心理学认为“先天”和“后天”对人格的塑造大约是一半对一半,两者又互相作用。近年来的基因研究成果不断表明,教养不能影响和决定的部分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在真实的人的一生中,一切都是变量。原生家庭理论的不可靠是显而易见的:根本没有人永远生活在“家庭”这个真空环境中,因而原生家庭不可能对一个人成年后的所有不幸负责。

  摆脱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

  原生家庭并非一个无用的概念,以批判和否定父母为起点,人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也让为人父母者更加关注家庭教育。

  原生家庭是无法选择的。有句话说得好:原生家庭是一面镜子,可以映照出优劣;但还不足以成为一把尺子,用以衡量一切。

  心理学有个理论叫环境基因匹配度,意思是个体的行为塑造涉及的因素太多太复杂,各个因素之间还互相影响,所以不能简单判定哪种做法好不好,而要看基因和环境匹不匹配。

  当儿童的基因与环境的要求相匹配时,儿童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一旦基因与环境匹配度差,儿童的发展则可能受阻。比如父母过于严厉的管教是对还是错呢?对于敏感的孩子来说是错的,对于心大的孩子来说则不算啥,而对于心大还不自律的孩子来说则非常有必要。 也就是说,教育要因材施教。

  原生家庭论忽略了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糟糕的原生家庭环境一定是道坎,然而这道坎并非不可跨越。随着一个人的阅历成长、经济独立和人格独立,只要你愿意,完全有能カ摆脱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改变自己的命运。

  作者:沐清

  编辑:广汉

声明:

本网站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征稿启事

  • 投稿信箱:195024562@qq.com

品牌推荐更多>>